週日. 6 月 2nd, 2024

菲律賓

中國惹人嫌》惡質!中國於黃岩島設浮動屏障 阻菲漁民捕魚

中國實在是太土匪!菲律賓海岸防衛隊24日指控,中國海警近日在黃岩島水域無理驅趕菲國漁船,甚至在附近設置推估長達300公尺的「浮動屏障」,阻止菲國漁船捕魚,菲國海岸防衛隊將繼續與相關政府機構密切合作,維護菲國海洋權利、保護領海。

菲國海岸防衛隊南海問題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指出,載有菲國海防人員和外國記者的菲國漁業及水產資源局船隻「達圖班考號」(Datu Bankaw),22日駛至黃岩島外水域,向50多艘菲國漁船運送日用品和燃料補給。卻在黃岩島附近淺灘發現浮動屏障,推估長達300公尺,而且還當場抓到現行犯,有3艘中國海警硬殼充氣艇、1艘海上民兵船正在放置屏障。

4艘中國海警船以無線電15次向菲方廣播,聲稱達圖班考號、菲國漁船已違反國際法和中國法律,要求他們立即離開「中國領海」。達圖班考號則回應,自己在「菲國領海」執行例行巡邏,12名船員不理會中國叫囂,繼續向漁船分發60噸重的燃料和食品。中國海警船意識到達圖班考號上有媒體人員後,才保持安全距離,隨後駛離。

菲國漁民薩塔姆(Arnel Satam)指控,其漁船22日曾遭中國海警追趕,甚至還撞到他的船。其他漁民也投訴,都有被中國海警船窮追不捨、被水砲攻擊、被割斷船錨等經驗。

塔瑞耶拉表示,中方設屏障阻菲國漁民捕魚,已剝奪其生計活動,菲國海岸防衛隊將繼續和所有相關政府機構密切合作,應對這些挑戰,維護菲國的海洋權利,並保護菲國領海。

菲國海防隊近日也發布影片,揭露南海鱟藤礁(Rozul Reef)、仙賓礁(Escoda Shoal)的珊瑚礁等海洋生態遭嚴重破壞,並歸咎於中國海上民兵船在這2個地區,持續進行非法且破壞性的捕魚活動。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增加4座還不夠 美菲討論擴大美軍部署菲律賓東岸

美國在菲律賓可使用的軍事基地今年從5個擴增至4個還不夠,面對邪惡、殘暴的中國,美國、菲律賓正討論,再增加開放菲國基地供美軍使用,地點集中在菲國東部海岸,實質擴大美軍在菲國的軍事部署。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次擴大開放菲國基地的地點,可能選在現有9座基地所在地以外區域,包括菲國東岸中部薩馬島(Samar)、雷伊泰(Leyte),呂宋島南端的畢科爾省(Bicol)、南部民答那峨島東部。消息人士提醒,相關討論都尚屬初步。

菲國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去年6月上任後,轉向親美路線,年初才根據「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在既有5座基地外,新增分別位於呂宋島北部卡加延省、東部伊薩貝拉省、西南部巴拉望省的4座基地,開放美軍進駐、使用。

相關討論是對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咄咄逼人外交政策的最新反應。中國正將其軍事活動範圍拓展到第一島鏈以外區域。山東艦日前才在西太平洋地區演練艦載定翼、旋翼機起降約60次。美軍則在推進沿連接沖繩、台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中多個偏遠島嶼,分散部署軍力,防範中國集中鎖定少數幾個目標。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C. Aquilino)、菲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9月14日討論菲國再增加開放基地的數量。儘管菲國表示,擴大向美軍開放使用境內基地,主要目的是協助救災和人道事務協助,但是此舉也可使菲國做好準備,因應其週邊區域可能爆發的衝突。

五角大廈發言人回應,持續探究強化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和兩國聯盟協調的方式,但是目前沒有新的計畫可宣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透過福建對台統戰 美軍盼運用更多菲律賓基地 國際關注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公布中國密集軍事騷擾;埃及的美國軍援將轉給台灣;中國宣布對利用福建台統戰政策。馬斯克舔中貶台惹議;美印太司令盼獲准使用更多菲律賓基地。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郭台銘選擇Netflix熱播影集女演員擔任副手。美國《彭博》(Bloomberg)專訪柯文哲,形容他是具社交障礙的局外人。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將5,500萬美元對埃及軍援轉供台灣。

法國《法新社》(AFP)、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a Libre Belgique)、《晨報》(De Morgen)、瑞士《24 heures》、《20 Minuten》、《晨報》(Le Matin)、《瓦森新聞》(watson.ch)、印度《先鋒報》(The Pioneer)報導,台灣周邊偵獲68架次中國軍機及10艘次中國軍艦騷擾。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專訪駐澳洲代表徐佑典,稱台灣之天然氣計畫緩解中國威脅。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台灣拒絕接受中國融合發展計畫,稱其具有吸納資金的政治目的。報導指出,陸委會14日拒絕接受中國提出的經濟融合計畫,稱其企圖吸納台灣資金,以提振其惡化的企業經營環境,無法拉攏台灣民心。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叢亮指出,中國將採取「特殊」政治舉措,改善台商進入福建市場的管道。將深化廈門與金門的融合發展。稱中國支持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北京也支持台灣與福建寧德市進行能源合作。將加速平潭實驗發展區對外開放。目標是「盡早」建造橫跨台灣海峽的高速鐵路。

陸委會表示,這項對台單邊設定的計畫只是中國拉攏台灣民心的又一次嘗試,但不會發揮作用。中國試圖以同等待遇及經濟利益為掩飾,拉攏誘引台灣民眾、企業赴陸融入其制度法規規範,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做法。

陸委會指出,中國面臨經濟問題、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企業經營環境惡化等情況。這顯然企圖要吸納台灣資金、人才赴陸,藉此提振其內部經濟。

美國《CNN》報導,中國公佈融合台灣藍圖,派遣軍艦繞行台灣。

《法新社》報導,馬斯克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遭台灣譴責。報導指出,美國科技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在Podcast上將台灣比作美國夏威夷州,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發台灣憤怒。

馬斯克上週透露,他去年關閉星鏈網路,阻止烏克蘭攻擊俄羅斯位於黑海的軍艦。馬斯克5月稱中國最終將統一台灣。馬斯克在中國擁有龐大商業利益,並經常在社群媒體上評論社會和地緣政治議題。

外交部發言表示,馬斯克一昧媚中,如果只是為了商業利益,則如此言論不值得重視,發言者也不值得尊重。台灣「not for sale. That is for sure.」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發文抨擊馬斯克,建議他要求中共開放X平台。

比利時《晨報》報導,台灣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言論感到憤怒。德國《法蘭克福環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報導,吳釗燮談德國對中政策,光說不夠。美國《亞利桑納共和報》(Arizona Republic)報導,亞利桑納州州長計劃赴台灣及韓國進行為期8天的訪問,為亞利桑納州帶來就業和投資。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外交部長蘭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如何為台灣發聲。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印太司令盼獲准使用更多菲律賓基地。報導指出,美國海軍上將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14日與菲國軍方首長陸軍中將布勞納(Romeo Brawner)會面後表示,在兩國共同防衛協議下,美軍可能獲准使用更多菲律賓基地。

今年稍早菲國將准許美軍使用的基地增加至9個,4個額外批准的基地位址鄰近可能與中國爆發衝突的熱點,其中3個朝北面向台灣,1個鄰近南海南沙群島。

阿基里諾談及在「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下增加美軍能使用的基地數量,並向高層領導人提出建議。美國表示,其意在強化原已緊密的聯盟並改善菲國防衛能力。

布勞納說,EDCA的目的在於演訓、人道救援與救災,與區域安全威脅無關。菲律賓西區司令部14日對中國漁船再度蜂擁至南沙群島周遭水域表達關切。前述水域位於菲國專屬經濟區內。

《路透》報導,宗特使就烏克蘭問題與中方官員進行對話。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新版地圖侵門踏戶 台、印、馬、菲、越、印尼齊抗議

中國政府近日發布「2023年版標準地圖」將台灣、整個南海、中印爭議的阿魯納查省和阿克賽慶地區,引發台灣、印度、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周邊國家的齊聲抗議。

台灣外交部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未統治過台灣。這是事實,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現況。無論中國政府如何扭曲對台灣主權的主張,都無法改變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

印度外交部8月29日向中國正式提出強烈抗議。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指出,把他國領土納入自己的地圖已是中國的陳年舊習,這種作法不會改變現實。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聲明指出,印度否決中國這項毫無依據的主張,此種作法只會讓邊界問題更加複雜化。

馬來西亞外交部在聲明指出,這種對南海的主權主張涵蓋馬來西亞海域,馬來西亞不予承認。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贊比里(Zambry Abdul Kadir)昨(31)表示,將對中國遞交抗議照會。

印尼外交部長勒特諾(Retno Marsudi)表示,劃線或做任何主張都必須符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印尼立場向來與1982年通過的UNCLOS一致。

菲律賓外交部聲明指出,菲律賓拒絕接受中國自然資源部於2023年8月28日發布的2023年版中國標準地圖,因為它涵蓋九段線。痛斥北京此舉試圖合法化對菲律賓地物和海域聲稱的主權和管轄權,這沒有國際法依據,尤其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16年南海仲裁已宣告九段線主張無效。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Pham Thu Hang)31日晚間抨擊,,中國此舉侵犯越南對西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的主權,還有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立越南對所屬海域的主權、主權權利與管轄權。

她表示,中國「2023年版標準地圖」基於九段線的主權主張與海洋主張「毫無價值」並且違反國際法,尤其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國再次軍援台灣 美菲擬於巴丹群島興建港口 國際關注

昨天(3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政府宣布以外國軍事融資(FMF),提供台灣8000萬美元軍事援助;美軍與菲律賓商議在鄰近台灣的島嶼建設港口;美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拉馬斯瓦米表示將捨棄戰略模糊政策,武裝保衛台灣;美國商務部長警告中國若未對突襲搜查及罰款等作為採取行動,將使中國變得「無法投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同意透過通常用於援助主權國家的計畫,提供台灣軍援。報導指出,國務院30日向國會通報,將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MF)軍援台灣8000萬美元,這些設備將有助於聯合及協同防衛能力,進而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並增進海域意識和海洋安全能力。雖然金額不高,但用語的隱含意義可能激怒中國。

兩名美國官員說明這個改變,美國多年來一直向台提供外國軍事銷售(FMS),外國軍事融資只是讓符合條件的夥伴國家可以透過外國軍事銷售,或是部分國家也可以透過外國軍事融資/直接商業銷售(FMF/DCC)計畫,購買美國的防衛設備、服務與培訓。

但條款用語暗示台灣已經是、或是可以被比喻為一個「民族國家」或「國家」。美國唯一一次透過外國軍事融資提供非國家軍事援助的對象是總部位於衣索比亞之非洲聯盟。

該通知指出,可能購買的軍事設備或系統包括空中及沿岸防禦系統、裝甲車、步兵戰車、無人機、彈道飛彈、網路防禦及先進通訊設備。另外,防護裝備、大批中小型及重型武器系統、彈藥、裝甲戰車也可能納入購買範圍。外國軍事融資也可能用於支援台灣部隊訓練。

德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歡迎美國對台提供外國軍事融資。這些武器不僅會幫助台灣、保護其他區域民主國家,也能加強美國威懾力道,確保國家安全不受日益專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害。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軍與菲律賓商議在鄰近台灣的島嶼建設港口。報導指出,菲律賓最北部巴丹群島(Batanes Islands)的省長凱柯(Marilou Cayco)及另兩名官員透露,美軍正商議在當地開發民用港,以增加美軍進入這些戰略位置鄰近台灣之群島的管道。

這些島嶼距離台灣不到200公里,位於巴士海峽,被視為船隻自西太平洋進入爭議南海的要沖,及中國一旦入侵台灣的重要水道。台灣國防部表示,中國軍方時常派遣機艦穿越巴士海峽。

凱柯指出,已向美國尋求在該省興建「替代港」的資金,以在季風期海象不佳時協助卸下來自首都馬尼拉的貨物。計畫是在巴斯柯島(Basco Island)建港。她在軍演期間表示,正尋求美方在該省投資建設港口與機場。若台海爆發衝突,該省可為逃離台灣的菲國人民提供庇護。目前尚未討論到美軍可如何使用擬議中的港口,但如同「肩並肩」軍演,美軍部隊可在例行軍演期間使用該區域所有港口。

地方當局表示,現有港口時常因風浪過大而無法作業,可能在10月做出決定。匿名的菲國官員表示,近來美軍時常造訪巴丹群島以討論建港事宜。菲國安全官員認為,台海發生任何軍事衝突,都不可避免地影響菲律賓,因台菲地理位置相近,且有逾15萬名菲人在台居住。

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發言人甘戈帕迪耶(Kanishka Gangopadhyay)表示,美國大使館及太平洋陸軍司令部(USARPAC)曾應省長及地方政府之邀,共同討論USARPAC在工程、醫藥及農業發展計畫上可提供的協助。

菲律賓大學海洋事務專家巴童巴卡(Jay Batongbacal)表示,在最糟糕情況下,為防衛該島,確實有必要」興建港口。假如自己是中國戰略家,會希望以最小的力量拿下巴丹群島,以控制呂宋海峽,並利用該島防止敵方海軍接近。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保加利亞《日記網路報》(Dnevnik.bg)報導,台灣警示中國戰機引發的緊張局勢加劇。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NBC News》、《波士頓前鋒報》(Boston Herald)報導,美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表示,將捨棄戰略模糊政策,武裝保衛台灣。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國務院將任命藍墨客(Mark Lambert)為負責中國和台灣事務之副助卿。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英國議會稱台灣為「獨立國家」。韓國《NEWS1》專文探討,「維持現狀」台灣,韓半島避開從屬中國之路。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聯社》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中國若未對突襲搜查及罰款等作為採取行動,將使中國變得「無法投資」。報導指出,雷蒙多30日表示,美國企業抱怨中國投資環境因突襲搜查、未經說明的罰款和難以預期的官方作為而惡化。她警告中國當局,若不立即採取行動加以因應,美國企業可能停止在中國的投資。

雷蒙多表示,她與中國第二把交椅李強等官員的會面富有成果,但仍直言不諱地傳達商界不滿。企業主管在行前告訴她,中國今年擴大「反間諜法」範圍、突襲搜查部分公司、收緊對資訊的掌控及欠缺法規變動的相關資訊都使其面臨更多壓力。重點是美國商界必須看到中國採取行動處理這些問題。

雷蒙多續稱,樂見中共宣布24點計畫,以改善企業家面臨的環境。她稱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30日表示,上海考慮設立熱線接聽企業抱怨。

《美聯社》報導,英國外交大臣就人權問題向王毅表達關切,但強調雙邊需維持「務實」關係。《路透社》報導,美國禁止輝達人工智慧晶片售予部分中東國家。

記者鄭信貞

轉職成空!惡劣菲律賓人「假面試真詐騙」 誘騙上百同鄉不法吸金破百萬 |

正能量 47%

53% 負能量

惡質同鄉誘騙同鄉!陳姓菲律賓裔國人,涉嫌「假面試真詐欺」從109年開始,以保證成功轉介工作為名,誘騙同鄉與假面試官面試,藉此賺取傭金,倘若未繳交傭金,陳嫌甚至還會持指虎等武器加以威脅,全案直到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新北市專勤隊接獲檢舉這才曝光,新北專勤隊會同新北市林口分局等單位在新北地檢署指揮偵辦下,陸續逮捕陳嫌與4同夥到案,至少有上百名菲律賓求職者受騙,不法所得粗估破百萬元。(記者游承霖/新北報導)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世界看台灣》賴清德示警中國威脅 日澳美菲共衛南海 國際關注

昨天(28)世界怎麼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示警,中國升高緊張引發國際譴責;美國國務院同意售台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後,中國無人機繞台飛行;美國嚴正警告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日澳美菲聯合軍演,共衛南海。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副總統賴清德稱國際社會譴責中國升高緊張。報導指出,賴清德25日在民進黨總部舉辦國際媒體茶會,直指國際社會譴責中國、而非台灣造成台海緊張升高,且現實是台灣已經是個國家。

賴清德指出,台海緊張升高不能歸咎於蔡英文總統或台灣。國際社會了解近來緊張升高並不是因為蔡總統或台灣,而是因為中國的關係。他無意改變台灣的官方名稱「中華民國」。現實情況是台灣定期選舉出各級領導人,因此有權稱為國家。中國將試圖利用「各種方式」干涉選舉,若其得逞將影響選舉結果,嚴重傷害台灣的民主體制。他認為台灣人民將堅定維護民主價值,並勇於選出自己的下任總統。

賴清德說,他對維持兩岸現狀的支持不會動搖,並矢言當選後確保印太地區和平穩定,重申願在「對等與尊嚴」的基礎上與中國對話。強調真正的和平不能來自於為了交流合作而喪失主權。

賴清德和蔡英文均稱台灣已是獨立國家,毋須另行宣布獨立。北京要求台灣政府先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再考慮對話,蔡英文和賴清德均反對。

美國《彭博》(Bloomberg)、《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賴清德向外媒示警中國對台灣的侵犯,以及介入台灣選舉。

美國《美聯社》(AP)報導,華府批准對台5億美元軍售後,中國派軍機艦擾台。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發布聲明表示,25日6時至26日6時間,共偵獲解放軍32架軍機和9艘軍艦。其中20架軍機不是逾越台海中線,就是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台灣國防部表示,已出動軍機艦並部署飛彈系統應處。

美國國務院23日表示,已批准售台價值5億美元的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及相關設備。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25日指出,中國反對軍售,批其為「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惡劣行徑」,違反「一中」原則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並命令美國履行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承諾。

《路透》、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台灣偵獲中國無人機繞台飛行。立陶宛《立陶宛新聞網》(DELFI)、希臘《每日商業報》(Business Daily)、韓國《Edaily》報導,美國國務院同意售台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台灣明年編列30億美元軍事採購預算。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韓國《首爾經濟新聞》專文探討,「親美」傾向的民進黨再執政可能性增加。比利時《南新聞》(Sudinfo)、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報導,台灣釋出對放寬中國遊客限制的善意。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海軍官員警告,中國在南海的「侵略性行為」必須受到挑戰。報導指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指揮官湯瑪斯(Karl Thomas)27日表示,必須挑戰與遏止中國在南海的「侵略性行為」,包括其海警隊朝菲律賓船隻發射水砲的行徑。保證美國對菲律賓的支持不變,美軍派駐在菲國是有原因的。

湯瑪斯說,必須挑戰人們進行灰色地帶作戰,反擊他們步步進逼,讓船艦啟航執行任務。仁愛暗沙8月5日的事件,是這類侵略性行為的最佳例證。他已與菲國西部軍區司令卡羅斯(Alberto Carlos)討論過,以了解他所面對的挑戰,並尋求機會提供協助。

湯瑪斯的艦隊正在馬尼拉靠港。希望更清楚了解卡羅斯如何看待他所負責的任務。也想確保其能了解美國所能提供的協助。他26日在馬尼拉和菲方共同搭機視察南海。

菲律賓2016年在南海國際仲裁案中勝訴。仲裁法庭裁定北京對南海大片海域的主權主張無法律依據。中國在南海建立軍事化的人工島嶼,其歷史性主權主張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的專屬經濟海域重疊。

《美聯社》報導,澳美菲南海軍演,模擬奪回失島。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探討,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發展遲滯。西班牙《AB》報導,中國於傾倒福島核廢水首日禁止日本漁產。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反制中國橫行南海 菲律賓加入美日澳聯合軍演

為表達對中國頻頻滋擾的抗議,美國、日本、澳洲23日起在南海進行的聯合海軍演習,原本未加入的菲律賓,25日決定派出登陸艦參加。展現周邊國家捍衛南海自由航行的決心。

菲律賓國安官員20日才表示,菲律賓因為軍方後勤限制,暫不會參加美國、日本、澳洲23日起在南海進行的聯合海軍演習。但3國的指揮官將齊聚馬尼拉,與菲國海軍司令共同發表聲明。

不過菲律賓25日臨時決定,派出登陸艦參加這次演習。

日本海上自衛隊指出,菲律賓參加了原本日、美、澳計劃的訓練,擴大成4國聯合訓練。日本護衛艦「出雲號」(DDH-183)、護衛艦「五月雨號」(DD-106)已派往菲律賓;美國派出濱海戰鬥艦「莫比爾號」(LCS-26);澳洲派出了兩棲突擊艦「坎培拉號」(L02)、F-35A戰機;菲律賓派出登陸艦「南達沃號」(LD-602)。共同實施各項海上補給訓練。

25日於面向南海的菲律賓北部三描禮士省,澳、菲兩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空中運輸支援下,使用「坎培拉號」和水陸兩棲車實施了2000人規模的登陸戰演習。海上自衛隊表示這次訓練的目的是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而加強合作。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澳、菲首度聯合軍演 澳防長:未來會有更多次

中國屢屢在南海滋擾、攻擊菲律賓公務船艦。澳洲、菲律賓首度展開聯合軍演,項目包括兩棲登陸及空中突襲,動員超過2000名官兵。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25日視察時表示,澳洲未來將會與菲律賓緊密合作,加強海上聯合巡弋,鞏固澳洲在南海的安全利益。

《路透》報導,澳洲皇家海軍派出兩棲攻擊艦「坎培拉號」(L02)、巡防艦「紐澳軍團」(FFH 150)。

馬勒斯25日視察受訪時表示,這項活動代表著雙方日益加深的國防關係,澳洲方面希望可與菲律賓海軍進行更多巡弋活動,澳洲海上貿易交通許多都需要通過南海,維持國際秩序的方法,便是與菲律賓協作、分享戰略。

馬勒斯指出,有鑑於南海貿易要道對澳洲的戰略重要性,敵人在登陸澳洲前,澳洲有可能會因為南海要道被封而遭到嚴重損害,因此,東南亞現狀秩序的維護、東南亞集體安全的維護,對於維護澳洲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9個月亦將到菲律賓進行20年來的首次訪問,磋商防務合作議題。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蔡英文重申強化台灣國防、拜登政府11度軍售台灣 國際關注

昨天(24)世界怎麼看台灣?蔡英文總統出席823砲戰紀念儀式,重申強化國防承諾;美國國務院同意售台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中國收買尼加拉瓜及中美洲國家,將台灣逐出中美洲議會。菲律賓突破中國封鎖,成功於南海運補。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蔡英文總統赴金門追思823戰役,重申強化國防。報導指出,蔡英文23日在國防部長邱國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陪同下造訪金門823戰爭紀念碑時,重申將強化自我防衛。她表示,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因此須持續落實國防改革、推動國防自主,提升國防的戰力和韌性。

中國1958年持續砲擊台灣外島金門與馬祖,數十萬枚砲彈落在金、馬兩島,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進行海空戰役。如今,金、馬已成為觀光景點,島上隨處可見的軍營和崗哨也變成觀光巴士停靠站。島上仍保留少數軍事活動地點,但相較於20世紀下半葉,數量已大幅減少。

台灣政府2024年國防預算達創紀錄的6068億元,增加3.5%。該預算案需經立法院表決通過。

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日本《每日新聞》均報導,蔡英文出席823砲戰紀念儀式,重申強化國防承諾。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國務院同意售台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報導指出,美國五角大廈23日宣布,國務院已同意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包含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等設備。本次主要承包商為F-16戰機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並透露,5億美元為合約最高預估價格,但實際金額會比較低。美國上月底宣布3.45億美元軍援案。

台灣國防部表示,新設備將用於F-16V戰機,強化戰機對遠距目標偵測追蹤能力,大幅提升空中作戰效能。國防部稱,中國常態性派遣軍機及無人機進入台灣周遭空域,對台形成嚴峻威脅,並感謝美方軍售決定。國防部稱該軍售案可望在1個月後正式生效。

台灣持續將141架F-16A/B戰機改裝成F-16V戰機,並另採購66架新F-16V戰機,以增進對抗中國空軍的戰力。F-16V戰機具備先進航空電子設備、武器及雷達系統。中國空軍擁有殲-20匿蹤戰機。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美洲議會取消台灣觀察員地位。秘魯《真理報》(La Razon)報導,外交部誠摯歡迎與感謝美日韓領袖峰會重申台海和平。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自民黨青年局國會議員晉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將與台灣議員共赴帛琉。韓國《濟民日報》專文探討,台灣海峽是評估美國信賴度的舞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聯社》報導,菲律賓補給船突破中國海警封鎖。報導指出,兩艘菲律賓船22日突破中國海警封鎖,將糧食等物資運送至一座爭議島礁上的菲國駐軍。同時間,美國海軍軍機在該海域上空盤桓。

兩艘護航補給船的菲國海巡船至少被4艘中國海警船攔截,雙方在仁愛暗沙附近僵持近5小時。菲律賓海巡隊邀請小型媒體團登船隨訪,以此新策略揭露中國在南海日益侵略性的行動。菲國海巡船「卡布拉號」(BRP Cabra)上的海巡人員表示,1中國海警船逼近其船首前方46公尺處加以攔截,「卡布拉號」迅速轉向以避免碰撞。基於官方政策,該海巡隊員未具名。

「卡布拉號」、「斯丹崗號」(BRP Sindangan)遭4艘中國海警船及4艘疑似民兵船包圍後被迫停止,另兩艘菲國船隻則順利運補物資至逾7公里外的仁愛暗沙駐軍。將物資與新一批船員運送至長期擱淺於仁愛暗沙上的軍艦後,所有菲國船隻即離去,未發生其他事故。

「卡布拉號」指揮官丹蓋特(Emmanuel Dangate)指出,儘管面臨危險的攔截等行動,很開心順利完成了補給任務。菲國海巡隊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譴責中國海警採取封鎖等危險行動,違反旨在避免海上相撞的國際規範;海巡隊將上呈報告予外交部,以利該部向中國提出外交抗議。

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發言人甘戈帕迪耶(Kanishka Gangopadhyay)表示,無法告知詳情。只能說美軍在菲所有行動均與菲國盟友全面協調。菲國安全官員指出,過去曾接獲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口單位提供的爭議水域情報及監視影像,此為安全合作之一環。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將訪中。《路透》報導,美國尋求延長備受爭議的「美中科技合作協定」。《路透》另報導,拜登下週會見哥斯大黎加總統,將討論移民及中國議題。

記者鄭信貞

百萬網紅「被閨蜜賣到菲律賓」!知情人證實被綁架…曝她慘烈現況 | ETt

正能量 68%

32% 負能量

大陸年僅23歲的2021年世界小姐澳門區季軍、百萬粉絲網紅「雅典娜liya」失蹤的消息,近日在網路不脛而走。她疑被閨蜜欺騙至東南亞後遭綁架毆打,相關照片和影片在網上流傳。有網友稱,「雅典娜liya」為廣東揭陽人,隨後大量網友湧入潮汕商會評論區「求營救」,並且得到商會「盡力」的回應。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世界看台灣》巴拉圭禮遇賴清德強化對台情誼 菲律賓視中侵台為嚴重威脅 國際關注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選舉是否牽動中國對台戰爭;巴拉圭禮遇賴清德,新任總統就職強調對台情誼;美國眾議員稱中國間諜駭入其電郵信箱,菲律賓頒布之國家安全政策文件稱台海戰爭風險為嚴重關切問題。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表示未發現中國對賴副總統訪美做出軍事回應。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台灣選舉攸關戰爭。報導指出,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是目前民調領先的總統參選人。他若當選,或能讓台灣再享受4年和平與繁榮,抑或引發一場戰爭。

強化台灣認同是民進黨創黨近40年的基礎,並在現任總統蔡英文領導下達到頂峰。蔡政府最近將4個月的義務役役期恢復為1年;賴稱此有必要,向美國展現台灣已做好準備且願意保衛自己。賴清德表示,應盡我們所能為這片土地奮戰,確保台灣人民世世代代過上充實的生活。談及兩岸關係,賴表示,不想成為敵人,只要有平等和尊嚴,我們的門永遠是敞開的。願與中國合作,共同促進和平與繁榮。

報導肯定賴給人的印象較不像是個煽動者,更像是冷靜而深思熟慮的人。儘管英語可以,仍選擇以中文交談,這似乎更有助於謹慎選擇用詞。

對民進黨而言,台灣及其半導體產業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更甚於烏克蘭。民進黨已試圖加強台灣與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賴清德說,和平是我們的目的地,民主是我們的指南針;只能在這個複雜的情勢中勇敢前行。

台積電去年宣布投入4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兩座晶圓廠時,在台灣掀起「疑美論」。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許多關於美國只想取走台灣晶片技術的「陰謀論」是來自中國的假訊息宣傳。賴清德以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架構為背景回答提問。他說,台積電擴大在美生產是好事,展現台灣經濟實力的拓展。

蔡英文的對中政策在台美贏得廣泛讚譽。賴清德要向台灣選民及美國政策專家展示自己能延續政策,稱他上任後將延續蔡英文的對中政策,並保留原來的國安團隊。

賴清德努力向台灣和美國人民保證,他是位穩健的領袖。他說,其責任是維持台海現狀同時捍衛台灣,並維持台灣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沒有所謂正式獨立的藍圖。

美國《彭博》(Bloomberg)、《路透》、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賴清德受訪表示,無意改變台灣正式國號。

美國《美聯社》(AP)報導,巴拉圭新總統在就職典禮上強調台巴邦誼。報導指出,巴拉圭新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15日在就職典禮上表示,巴拉圭和台灣不只是盟友,也是兄弟。貝尼亞說,將基於地緣戰略願景建立聯盟並進行合作,以期簽署橫向協議;巴拉圭與台灣的關係便是一例,且顯見我們對懷抱深刻情感的國家所展現的友好合作精神,我們覺得這些國家不僅是盟友,也是兄弟。貝尼亞的主要對手聲稱台巴邦誼阻礙巴拉圭這樣的小國尋求中國商機,代價過高。

44歲的貝尼亞7月訪台時告訴蔡英文總統,在他執政5年任內,巴拉圭將與台灣民眾站在一起。

台灣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在社群媒體張貼賴清德製作Chipa、啜飲Tereré的照片。他寫道,賴副總統喜歡巴拉圭的傳統風味。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加拿大《義務報》(Le Devoir)、日本《讀賣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反彈賴清德出訪,賴強調台灣會抵制吞併,巴拉圭將維持與台灣的關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眾議員稱中國間諜駭入其電郵信箱。報導指出,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貝肯14日表示,聯邦調查局(FBI)警告他的電郵信箱自6月16日往前回推的1個月內,遭中國間諜駭入。此駭客入侵事件係「微軟軟體漏洞」所導致的結果。據媒體報導,該駭客行動導致數十萬封電郵遭竊,受害者為包含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美國駐中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等美國高層官員。

貝肯2016年當選眾議員,這位前空軍准將現為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員,該委員會協助決定美軍年度預算及支出計畫。發言人指出,貝肯可能是因為公開支持台灣及批評中國對維吾爾社群的對待方式而變成中國駭客的目標。

《路透》報導,菲律賓頒布之國家安全政策文件稱台海戰爭風險為「嚴重關切問題」。報導指出,菲律賓15日公布6年「國家安全政策」文件,將試圖提升應對威脅的能力,強調深化與盟友關係的必要性,同時採取獨立外交政策。菲國總統小馬可仕近期批准此份篇幅達48頁的「國家安全政策」文件,提及美中戰略競爭加劇、大國對抗升高,都使地緣政治更為緊張。

兩岸關係也是嚴重關切問題,可能演變為區域衝突引爆點。菲律賓關切其經濟穩定、可能爆發的難民潮、海外僑胞的福祉。菲律賓政府表示,由於台菲地理位置相近,加上在台菲國公民逾15萬人,台海爆發任何軍事衝突勢將影響菲律賓。該計畫也涵蓋政府糧食及能源安全要務,並稱南海仍是主要國家利益。

菲律賓表示,相異的主權主張、主權聲索國伸張其主張的方式,持續構成戰略挑戰,危及領土完整和人民權利。為確保能源安全,將尋求在南海等地開發離岸能源,以減少進口能源依存度。

該文件指出,菲律賓將強化與美國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及其他與區域夥伴間的現有機制,以「達到可靠的國防實力」。

《美聯社》報導,大衛營峰會前夕,韓國總統尹錫悅呼籲加強美日韓安全合作。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加拿大本年派遣第2、3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另報導,隨中國經濟不穩,北京停止公佈不斷升高的青年失業率。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菲律賓國安文件首憂中國侵台 將強化與美共同防禦

菲律賓昨(15)發布6年國家安全政策文件,首度將中國武力侵台引發的台灣海峽軍事衝突風險視作「重大擔憂」,除尋求提高因應威脅的能力,並強調需要強化和盟友美國共同防禦關係、與區域夥伴的其他現有機制,以實現可信的防禦能力。

《路透》報導,隨小馬可仕領導下的菲律賓重新轉向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變得緊張。菲國新版國安計畫涵蓋政府糧食和能源安全優先事項,指出南海仍然是首要國家利益。

小馬可仕政府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公布的文件表示,重大擔憂也可見於兩岸關係,這可能成為該地區的衝突熱點;菲律賓擔心其經濟穩定、潛在的難民湧入、海外人民的福祉。

菲國政府文件表示,鑑於台灣與菲律賓群島的地理距離相近,且在台灣有超過15萬菲律賓人,台海任何軍事衝突都將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菲律賓。菲律賓將加強與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以及與區域夥伴的其他現有機制,以實現可信的防禦能力。

菲國國安文件強調,對南海海域聲索主張的分歧、聲索國宣示立場的方法,繼續構成戰略挑戰,危及菲國領土完整和人民權利。將探索開發包括南海在內的離岸能源儲備,以幫助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實現能源安全。

這份48頁的國家安全政策文件強調,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加劇,主要強權競爭升高導致地緣政治格局更加緊張;菲國尋求提高因應威脅的能力,強調需要強化和盟友關係,並追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麻生強硬護台言論符官方立場 中國不滿美國升級科技制裁 國際關注

昨天(1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宣布將赴德國設廠;麻生太郎訪台,明確表示將為台灣使用國防能力,隨團議員強調這符合官方立場。美國升級對中國科技制裁,引發中國反感;菲律賓軍方表示,將運補更多物資至爭議島礁。紐西蘭公開威脅評估報告,指控中國干預。加拿大政府揭露針對議員莊文浩的假訊息攻勢,背後有中國支持。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世界報》(Die Welt)、盧森堡《盧森堡日報》(Tageblatt)、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台積電將在德國德勒斯登建廠,對德國和歐洲未來均別具意義。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兩岸衝突風險升高,英國勞合社保險商率先緊縮對台保險承保範圍。比利時《最新消息報》(Het Laatste Nieuws)報導,中國出動軍機艦向台灣展示武力。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專文呼籲,華府應以強有力的法律威懾救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日本眾議員稱前首相麻生太郎「為台而戰」言論符合官方立場。報導指出,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8日在台北表示,日本及美國等國必須展現在台灣遭到攻擊時會前去馳援的強大決心,發揮對中威懾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9日叫囂,勿以任何方式支持台獨。

陪同麻生訪台的日本自民黨眾議員鈴木馨祐9日在《BS富士》談話節目中表示,麻生曾與日本政府官員討論過此議題。暗示其言論並未偏離官方立場。鈴木表示,該言論並非麻生太郎眾議員的個人看法,而是與政府內部人士協調過的結果;日本政府顯然認為這符合官方路線。

美國上月宣布價值高達3.45億美元對台軍援。美國總統拜登多次表示,若中國犯台,美軍將協防台灣。日本的國防支出則創下史上新高。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9日表示,日本向來希望台灣相關議題能透過對話方式和平解決,並稱政府不回應假設性問題。

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均報導,麻生的強硬挺台言論,中國強烈不滿。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指控美國遏制發展,要求其撤銷科技限制令。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9日簽署行政命令,鎖定先進電腦晶片、微電子、量子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領域,旨在限制美國對於可能有助於中共軍力發展的產業進行投資。美國先前已以安全為由,限制中國取得用於智慧型手機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美國處理器晶片。數十家被華盛頓認定與軍隊現代化有關的中國公司被禁止進入美國金融市場。

中國外交部指控拜登政府追求科技霸權,並要求華盛頓立即撤銷錯誤決定,並叫囂美國因其產業發展挑起廣泛衝突而實施的最新管制措施將波及全球供應鏈。中國商務部另透過聲明表示,中國將堅決維護自身權益,但並未指示將予以報復;指控華盛頓打著去風險幌子搞脫鉤斷鏈。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政府僅宣布小規模措施反擊西方科技管制,依據8月1日生效的規範,鎵、鍺出口商必須取得中國政府許可。鎵、鍺係電腦晶片及太陽能板原料。此消息使日本及韓國電子製造商感到不安。習政府並以戰略風險為由,敦促中國產業界盡可能使用國內供應商,就算這樣會提高成本。習氏要求中國成為自立自強的「科技強國」。

美國官員表示,新管制措施目的並非干擾中國經濟,而是讓先進電腦晶片出口管制更為完善。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拜登限制美國投資中國科技業。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菲律賓軍方表示,將運補更多物資至爭議島礁。報導指出,菲國西部軍區司令卡羅斯(Alberto Carlos)10日表示,最早下週將繼續運送更多物資至爭議南海島礁上的軍事據點。屆時將派遣5日出動的特許船,希望不會再發生水砲事件。

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10日視察西部軍區時表示,菲國必須強化南海軍事部署。計劃部署更多軍艦、甚至更多軍機,以捍衛專屬經濟海域。真的必須在該地區建立軍力,數量就是一切。

由於中國海警船攔截菲國海巡船及載運糧食、水和燃料的特許補給船,並朝其發射水砲,使得菲國補給船5日未能將全部物資運補給仁愛暗沙駐軍。菲律賓堅稱仁愛暗沙位於其專屬經濟水域內,因此向當地駐軍運補物資係合法行為。

《法新社》報導,南海緊張升高之際,中國外長將巡訪東南亞3國。《法新社》另報導,紐西蘭公開威脅評估報告,指控中國干預。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政府揭露針對保守黨議員莊文浩的假訊息攻勢,背後有中國支持。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麻生太郎籲台展現實力 台積電投資德國 國際關注

昨天(9)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宣布將赴德國設廠;台灣頻傳共諜案;麻生太郎訪台,呼籲台灣展現實力,將與台合作維繫和平。拜登簽署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北京要求馬尼拉拖走擱淺在爭議島礁的軍艦遭拒,北京要求馬尼拉拖走擱淺在爭議島礁的軍艦遭拒。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法國《法新社》(AFP)、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台積電首座歐洲晶圓廠將落腳德國。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法新社》報導,台商父子涉嫌利誘2軍官,替中國情蒐。英國《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報導,中國官媒宣傳解放軍攻台能力。印度《bharatshakti》報導,印軍兵推台海危機。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日本增進國防實力之際,麻生太郎呼籲維繫台海和平。報導指出,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8日在台灣外交部主辦的凱達格蘭論壇上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避免區域發爭戰爭,包括台灣海峽。日本係台灣近鄰,應率先表態,並向包含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明確傳遞此訊息。台灣海峽和平穩定係國際社會共識。

中國1年前為報復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訪台而舉行軍演,期間朝日本南方島嶼周遭水域發射5枚彈道飛彈。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升高,日本替這個前殖民地發聲的態勢日益鮮明。日相岸田文雄1月訪問華盛頓,並與拜登發布共同聲明,強調雙邊同盟的重要性,以及日本將如何與美國合作,以強化威懾力。兩人亦申明台海和平的重要性。

美國《彭博》(Bloomberg)、希臘《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秘魯《一號報》(Uno)、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共同通信社》均報導,麻生訪台,傳達對台灣的支持,並期待台灣展現實力威懾中國。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拜登簽署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7日簽署「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並發布聲明,稱該法案部分條文引發違憲疑慮。如若這些條文不被允許地侵害憲法賦予我與外國夥伴談判的權力,將被視為不具約束力。

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拜登簽署美台貿易協定。秘魯《一號報》報導,台英宣布啟動深化貿易夥伴關係協商。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北京要求馬尼拉拖走擱淺在爭議島礁的軍艦遭拒,中菲爭端升溫。報導指出,中國8日再度要求菲律賓拖走擱淺在爭議淺灘上的軍艦。該艘二戰時期的戰艦現作為軍事據點。中國駐菲大使館批華府糾集盟友並持續炒作南海問題與船隻事件。

仁愛暗沙位於菲國專屬經濟水域內,有少數駐軍在退役軍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上生活。馬尼拉1999年刻意將該艦擱淺在島上,以強化其主權主張。馬尼拉頻頻指控中國海警阻撓菲國向駐軍運補物資,如8月5日向菲國船隻發射水砲。

菲國軍方稱中國海警5日的行動過分且具攻擊性。北京則稱該事件為對菲警告,且中國全程保持理性克制。

安全專家表示,中國在該環礁上的行動,顯示北京欲取得仁愛暗沙控制權。菲國海軍退役副司令暨海洋安全專家隆美爾王(Rommel Ong)指出,必須重新取得仁愛暗沙周邊控制權,若不如此,我國補給任務將因北京脅迫手法受到威脅。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資深研究員許瑞麟說,中國有方法提高風險,但更大的問題是北京是否甘冒這些政治風險。啟動1951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菲律賓國安會助理主席馬拉雅(Jonathan Malaya)敦促中國勿升高事態,以免危及人命。日本及法國均透過駐菲大使館對中國近來行動表達關切,並重申支持2016年仲裁法院否決北京聲索大片南海之判決。美國五角大廈表示,其國防部長奧斯汀8日與菲國防長鐵歐多洛(Gilbert Teodoro)討論兩國的聯盟。

《路透》報導,西方與中國未脫鉤,但已漸行漸遠。美國《波士頓前鋒報》(Boston Herald)報導,中俄軍艦逼近阿拉斯加,美國海軍強烈回應。《路透》報導,澳洲表示,參戰決策機構為內閣而非國會。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