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4 月 28th, 2024

半導體

美對中晶片限制再擴大!輝達、英特爾低階晶片輸中 政府有否決權

美國持續擴大對中國的晶片管制。美國商務部17日宣佈,將大幅限制人工智慧晶片(AI)的出口管制,不只高端AI晶片禁止輸中,就連輝達、英特爾為了中國市場開發的低階晶片,輸出時須通知政府,且政府有權否決銷售。

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指出,目標是限制中國取得可能在AI、精密電腦上促成突破的先進半導體;這些晶片對中國的軍事應用至關重要,而升高晶片出口管制是回應美國恐在關鍵防衛技術上落後中國的疑慮。

新版規範將大幅擴大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決定美國企業可以或不可以銷售哪些產品的權限。即便是輝達、英特爾為了中國市場而開發的低階「灰色地帶」晶片,輸出時也須通知政府,而政府有權否決銷售。

輝達設計修訂版GPU H800、A800,與頂級的H100、A100區隔開來;英特爾也專為中國設計AI晶片Gaudi2。都將受美國新版規範衝擊。

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AI專家艾倫(Gregory Allen)說,最立即的成效將是切斷中國取得先進AI晶片的供應,包括輝達為符合去年10月的出口管制規範,而專門設計的修訂版晶片。

新版規範也阻止中國取道其他國家取得晶片,因此將相關限制擴及中國企業海外子公司,以及21個其他國家。

艾司摩爾(ASML)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更新後的出口限制措施會降低其對中國的銷售。

輝達指出,新的晶片限制令,短期來說不會有影響;但長期對中國實施晶片出口限制,將導致美國工業永久失去競爭機會,對輝達的未來業務、財務將有影響。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關切以色列危機、韓台向美爭取對中輸出豁免 國際關注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關切哈瑪斯-以色列戰爭以吸取經驗,美國海軍反潛機飛越台灣海峽,中國跳腳。歐盟警告中國:若無法降低對中貿易赤字,民眾可能更加支持保護主義。台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均向美國爭取對中國的輸出豁免。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韓國《NEWSis》報導,台灣9月出口388億元,時隔13個月出現扭轉性的3.4%正成長。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探討,保護台灣的矽盾。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灣從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獲得兩個初步啟示。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從中東新爆發的戰爭初步得到幾個啟示。首先是情報工作真的很重要,情報有了以後,可以做預應,這也包含了是否能夠阻止戰爭發生。另個啟示是,備戰不求戰,我們應戰,無所避,但大家共同期望都是避免戰爭。且台灣面積不大,若發生衝突,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動員軍隊。

自以巴戰爭爆發以來,美國鷹派人士已建議台灣需要嚴肅看待自我防衛。川普任內的國防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寫道,以色列展示出極為重視自我防衛和保護自身自由的國家應有的樣子。台灣應非常謹慎地記取這點。美國最有可能幫助那些自助之人。

印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報導,中國派戰機警告進入台灣海峽之美國戰機。日本《世界日報》報導,中國武力犯台疑慮增加。韓國《中央日報》評論,美國對台支持是否口惠不實?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歐盟警告中國,若無法降低對中貿易赤字,民眾可能更加支持保護主義。報導指出,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13日警告,若歐盟對中貿易赤字未見減少,民眾可能變得更加支持保護主義。據中國13日公布的貿易數據,歐盟9月對中貿易逆差達170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對中貿易赤字共計1700億美元。

波瑞爾在北京大學演說時指出,不想與中國脫離,更不想脫鉤。不應低估歐中之間可觀的分歧,但雙邊仍有許多合作空間。歐盟與台灣相互交流,但不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歐盟反對脅迫和挑釁,台海兩岸緊張須透過對話解決,而非武力。

中國外長王毅13日與波瑞爾會面後表示,認知到歐盟的關切。中方極為看中歐方對經貿議題的關切,中方願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為歐盟企業在華經營創造更有利環境。中方也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表達關切,敦促歐盟避免保護主義做法。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積電申請永久許可,盼將美製設備出口至中國工廠。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准許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持續為中國廠進口美國晶片生產工具。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探討,美中應共同致力於AI軍備管控。

《路透》報導,澳洲將派高層出席中國國防論壇。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中國釋放於2020年遭關押之澳洲記者。《路透》報導,拜登本週將推動提供以、烏逾20億美元援助計畫。

記者鄭信貞

出席台灣AI年會 賴清德:台灣國力將因厚植晶片、ICT產業而更堅強

副總統賴清德昨(15)出席「2023台灣人工智慧年會」。對於時下最火熱的人工智慧(AI),賴清德認同廣達創辦人林百里「AI力及國力」之說,並表示AI倚賴的晶片與ICT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均是台灣強項,隨地緣政治重組,台灣的機會之窗將愈來愈大。

賴清德表示,ChatGPT問世全面改變大家的生活,讓AI愈來愈生活化,不過AI需要大量運算,而這就需要晶片、ICT產業的支持,也可預見產業的發展,尤其隨地緣政治的重組、新時代的來臨,台灣是民主國家且ICT實力堅強,對台灣來說將是很好的機會。他說,完全認同林百里,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

賴清德指出,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協助下,台灣開始推動AI行動方案,爭取成為相關產業的樞紐與中心,並鬆綁相關的法令,希望能讓台灣也居於AI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他提及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2018年至2021年的AI行動方案,從希望台灣在國際上扮演人工智慧樞紐,也對此開放試驗場域、鬆綁法律,希望藉由AI協助產業,為台灣後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全球有超過2億人使用生成式AI,當中5000萬人是重度使用者,台灣也應該要擁有自己的人工智慧對話引擎。

賴清德表示,期待未來AI的發展可以讓更多人有更多接觸學習的機會,也讓大小公司都可以使用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吳政忠則表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過去5年來已經培育出超過1萬人的AI大軍團,這是台灣邁向未來10年的重要支柱;台灣將發展的對話引擎將取名為「可信賴對話引擎」,將可讓各行各業自行在上面蓋房子,在公私協力下,預計年底就會問世。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積電投資德國 麻生表態願為台使用國防能力 國際關注

昨天(1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宣布將赴德國設廠,經濟部盼深化台歐交流;麻生太郎訪台,除呼籲台灣展現實力,也明確表示將為台灣使用國防能力。巴拉圭候任總統貝尼亞受訪,談及台巴關係。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積電決定赴德設廠,經濟部盼深化台歐交流。報導指出,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9日表示,台積電在德國投資35億歐元將推動台歐進一步交流,柏林則稱此舉對雙邊關係而言係正面跡象。

王美花表示,台積電到歐洲投資,一定有助於台灣跟歐盟之間更緊密的合作。未來勢必會強化雙邊關係,如同與美國一樣。台積電多次表示最新進的製造技術及研究將根留台灣,但擴大海外產能係打造更具韌性供應鏈的全球趨勢一環,這是無法避免的。

德國也讚許台積電此舉係雙邊關係堅實的跡象。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聯邦政府樂見並支持這項民間企業做的決定。經濟關係向來對雙邊關係有益。自蕭茲(Olaf Scholz)2021年底成為總理後,德國便改變基調,包括德國教育部長今年訪問台北,以及台灣法務部長訪問柏林等。蕭茲政府上月公布對中戰略,欲減少對這個亞洲經濟大國的依賴,中國迄今仍是德國重要出口市場。蕭茲6月向德國國會表示,他曾警告中國勿對台動武。

歐盟2015年將台灣列入雙邊投資協議對象,但儘管台灣多次呼籲推動進展,歐盟迄今未啟動談判。

台積電赴德投資案需經過台灣經濟部批准,王美花表示,會把該公司在國內大力投資列入審核考量。消息人士透露,由於德國新廠生產的是不那麼先進的車用晶片,而非人工智慧應用的更高階且利潤更高的晶片,故該案獲得批准應非難事。這將使台灣有更多空間生產更具價值的晶片。

德國《每日日報》(taz)、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公共廣播電視台》(RTS)、比利時《歐洲動態新聞網》(EurActiv)、《時報》(De Tijd)、《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迴聲報》(L’Echo)、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台積電首座歐洲工廠落腳德國。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路透》報導,中國空軍對台進行本週第度大規模侵擾。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產經新聞》報導,麻生稱將為台灣使用國防能力,明確表示嚇阻危機之意。報導指出,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8日在台灣發表演說,考量到台海危機表示,日本、台灣及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要有戰鬥的覺悟;另指出,一旦有狀況時要為防衛台灣而動用國防能力。向對方傳達此種明確的意思表示能夠成為嚇阻的力量。麻生在該日分別與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會談,確認台日關係重要性。

麻生在演講中基於中國強化軍事壓力的情況表示,最重要的是不讓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這個地區發生戰爭,強調嚇阻力的重要性。他說明,嚇阻力是能力、運用此能力的意思及國民的共識、讓對方知道有嚇阻能力與意思等3個要素齊備才能發揮作用。

麻生與執政黨民進黨明年1月總統大選參選人賴清德交換意見。麻生表示,是否有決心與覺悟為台灣的自主與防衛而確實完全動用保有的力量是最關心的事情。據隨行人員表示,雙方亦就台海危機發生時的應對等進行協商。

麻生在與蔡總統的會談中表示,從賴副總統那邊感受到對台灣的決意,因此感到安心。

麻生在台北市內的飯店應記者團採訪時表示,若突然與中國攜手談論賺錢的話,台灣的存在將變得危險。選舉結果對日本也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盼蔡英文培育下個人才。

《西日本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麻生在台演說,稱台海須有作戰覺悟。

《路透》專訪巴拉圭候任總統貝尼亞受訪,談及台巴關係。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指出,台巴關係不僅僅是友誼,也堅信巴拉圭在邁向工業化經濟體的過程中,台灣發展模式可提供寶貴經驗。

《路透》另報導,加拿大表示,中國可能對其議員發動假訊息攻勢。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美國圍堵中國再升級 將禁投資中國敏感科技

美國將升及對中國的科技圍堵。美國總統拜登9日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敏感科技,包括半導體、量子運算、人工智慧3大領域,以保護對下代軍事創新至關重要的技術。資深官員強調,這項限制是出於國安考量,而非經濟因素。

在傳言已久之後,拜登9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授權財政部長監管美國企業對中國實體的投資。拜登指出,有關國家正實施全面長期戰略,指導、促進或以其他方式支持敏感技術與產品進步,這些技術和產品對這些國家的軍事、情報、監視或發展至關重要的網路支持能力。這些國家透過研發、獲取和轉移世界尖端科技消除民用與商用部門以及軍事與國防工業部門之間壁壘,以實現軍事主導地位。

拜登指出,這些國家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訊息技術、人工智慧(AI)方面快速進步,大大增強對美國國安活動威脅的能力。點名將中國以、香港、澳門列為受關注國家與地區。

資深官員在背景說明中表示,拜登政府致力於透過適當保護對下代軍事創新至關重要的技術,以確保美國安全並捍衛美國國家安全。

官員指出,這項計畫將補足現有的出口管制與入境投資篩選工具,以解決有關國家推動這類敏感技術所構成的國安威脅,這是國安行動,而非經濟行動。

資深官員指出,這項行政命令是確保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同時維持對外開放投資的長期承諾。美國奉行的是降低中國風險政策,採取有針對性的國家安全行動,而非經濟脫鉤。

另位資深官員指出,這項行政命令是試圖組織中國獲得和使用最先進的技術,以促進軍事現代化並破壞美國國家安全。透過在美國國安工具套組中添加對外投資審查,有助於增強維護國安能力。

美國財政部指出,這項行政命令將禁止美國民眾參與涉及對美國構成特別嚴重國安威脅的某些技術與產品的某些特定交易;要求美國民眾須向財政部通報,涉及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某些技術與產品的某些教義。財政部也同步發布擬議法規預先通知(ANPRM),徵求公眾意見。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促審視中國干預美洲開發銀行 國防授權法要求美企通報投資中國技術 國際關注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全球晶片需求遽增,台積電宣布投資29億美元建新廠。台灣展開年度軍演,首度納入民航機場。美國會議員促加強審視中國對美洲開發銀行的惡意影響,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修正案,要求企業投資中國技術須通報。中國外長秦剛遭解職,王毅回鍋;俄羅斯總統普廷計畫10月訪中。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內政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人工智慧熱潮來襲,台積電投資29億美元造先進封裝廠。報導指出,台積電25日表示,由於人工智慧需求快速擴增,計劃投資近900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設立生產先進封裝的晶圓廠。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上週表示,人工智慧市場擴增,帶動客戶需求,致使台積電無法消化訂單,計劃倍增先進封裝產能。在台積電宣布第二季利潤縮減23%後,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的先進封裝,尤其是CoWoS先進封裝產能吃緊,正加速擴產,預期吃緊狀況明年能夠緩解,可能是明年底。

台積電表示,該公司在人工智慧晶片上是位居領先的製造商,但未能抵銷更廣泛的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及全球經濟復甦速度不如預期的影響。管理局已同意銅鑼科學園區租地申請,並稱苗栗縣新廠將創造約1500個就業機會。

美國《CNN》報導,台積電宣布投資29億美元建新廠。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台灣年度演習,首度納入民航機場。印度《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報導,中國派數十架軍機擾台。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中國持續緩慢對台施壓。韓國《首爾新聞》報導,從中國寄出、經由台灣前往韓國的可疑包裹達2507件。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議員促加強審視中國對美洲開發銀行的「惡意影響」。報導指出,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25日提出「美洲開發銀行透明度法案」(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Transparency Act),要求財政部每兩年提出報告,全面審視中國在美洲開發銀行扮演過大角色,包括列出由中國出資的計畫清單,以及美國減少中國在該銀行參與程度的行動計畫。蓋拉格表示,中國利用其在美洲開發銀行的勢力推進其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目標。美洲開發銀行應該為拉丁美洲公民的經濟發展而服務,而不是中共散布惡意影響的媒介。

目前已有十幾名共和黨及民主黨議員連署成為該法案共同提案人,包括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籍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孟南德茲表示,隨著中國持續利用經濟工具在西半球推進經濟脅迫議程,維護美洲開發銀行健全,並確保其重要工作持續不受北京阻礙,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中國於2009年正式成為美洲開發銀行第48個成員國。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在過去20年急遽增長。拉丁美洲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也有所增長。宏都拉斯3月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在此之前,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巴拿馬及多明尼加共和國都背離台灣。

《路透》報導,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修正案,要求企業投資中國技術須通報。報導指出,美國參議院25日以91票支持、6票反對通過「國防授權法」(NDAA)修正案,將要求企業投資中國技術時通報聯邦政府。

該修正案是民主黨參議員凱西(Bob Casey)及共和黨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所提出的「對外投資透明法案」(Outbound Investment Transparency Act),為解決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等外國對手的風險。凱西表示,需要這類對外投資通報程序,以瞭解到底有多少關鍵技術透過資金流移轉至我們的對手。

參院還以91對7票通過另項修正案,要求聯邦政府加強審查外國購買美國農地,並在某些情況下禁止中國、俄羅斯、伊朗或北韓購買美國農地。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警告,中國影響力已達逼近美國國土的「紅色禁區」。《彭博》(Bloomberg)探討,維持和中國的溝通管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法國《法新社》(AFP)、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中國外長秦剛遭解職,重新任命王毅回鍋。

《法新社》報導,普廷普丁有意於10月訪中。《路透》報導,白俄羅斯申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法新社》報導,布林肯警示東加提防中國「掠奪性」援助。

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報導,被控不法的加拿大前警官如何成為加國曾支持的中國行動傭兵。《路透》報導,日本外務大臣稱中日韓將恢復三方對話 。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賴清德宣示加速國防改革、立陶宛加強對台關係 國際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宣示,會繼承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加速國防改革;立陶宛公布新亞洲戰略,加強對台關係;台積電表示,中國限制出口稀有金屬不致對生產造成衝擊。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報導,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積電表示,:中國限制出口稀有金屬不致對生產造成衝擊。報導指出,中國近來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台積電6日表示,不致對其生產造成任何直接影響。

台積電發布聲明表示,經評估後認為稀有金屬鎵、鍺的出口管制,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造成任何直接衝擊。經濟部長王美花亦淡化新出口管制的衝擊,4日表示,台灣進口的是精煉過的原料,所以短期影響有限;會密切關注出口管制在價格和供應上對國際市場的長期影響。

據歐盟執委會2020年的報告,中國生產的鎵占全球8成。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賴清德矢言加速國防改革。報導指出,調支持度領先的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6日表示,將加速軍事改革,以提升軍隊機動性及存活力,但仍盼確保戰爭是「無法想像的選項」。

賴清德與駐台外國使節會面時表示,增強台灣的嚇阻力是關鍵;將繼續加速這些關鍵改革,並深刻體認到強大的國防實力可以減少武裝衝突的風險。將加強具成本效益、機動性及存活力的非對稱戰力。最明確目標就是,台灣必須確保戰爭對各方而言,永遠都是一個無法想像的選項。

賴清德重申,將努力不懈地支持兩岸現狀,在日益詭譎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台灣必須保持穩定。

台灣反對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本週表示,將取消明年1月生效的義務役恢復1年政策。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希臘《警報新聞》(OnAlert.gr)報導,中國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表示不滿。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立陶宛抗拒中國壓力,發布的新亞洲戰略宣示加強對台關係。報導指出,立陶宛將主辦北約領袖峰會,並於5日公布的印太新戰略,抗拒中國要求改變路線的龐大壓力,強化與台灣建立緊密經濟關係。

新戰略指出,與台灣發展貿易關係是其戰略優先要務。立陶宛的戰略將中國描述為全球經濟與軍事大國,對內加強使用日益嚴苛的專制控制手段,對外則採行漸趨激進的外交政策,以向外部投射力量。

立陶宛正與北京陷入嚴重的貿易和地緣政治爭端,成為首個退出由中國領導、以前蘇聯國家為主的「17+1」,且2021年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新設貿易辦事處。中國以經濟霸凌戰術針對立陶宛,迫使歐盟採用新的反脅迫貿易武器。

立陶宛外交部發布的戰略指出,北京的脅迫未奏效。中國對立陶宛施加經濟和外交壓力的企圖宣告失敗,證明國家只要建立社會韌性並擁有可靠的合作夥伴,便能承受經濟勒索。並指出,立陶宛盼與台灣加強務實合作,肯定台灣是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也是該地區重要的經濟和技術夥伴。

該戰略強調恪守「一中政策」;但指出,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提供軍事支援,或動武、脅迫改變台海現狀,都是紅線。為遏止中國及其對台灣施加的訊息壓力助長俄羅斯散播假資訊,與印太社會合作至關重要。

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報導,荷蘭冒著與中國爭端的風險,眾議員訪問台灣。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將從明年開始向1萬名外國大學生提供4年的獎學金。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立法院長乘船訪與那國島,參與會談眾議員肯定能牽制中國。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將訪中期進行氣候談判。《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中期望再次修復關係。《歐洲通訊社》報導,在取消訪問行程後,中國表示方便時會接待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報導,中美出口限制縮限自由貿易。

美國《美聯社》(AP)報導,索羅門群島總理訪北京,凸顯美中在太平洋對立加劇。《路透》報導,航經台日周遭水域之俄羅斯戰艦往訪中國港口。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嚴詞譴責香港政府追緝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在野參選人拋縮短役期惹議 台德法務部長會面 國際關注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支持美國封鎖中國,強調技術全球化不如國家大事重要。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拋縮短兵役役期惹議;德國司法部長在柏林會晤台灣法務部長;中國滲透沖繩,準備裂解日本;習近平敦促「上海合作組織」團結支持俄羅斯。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積電創辦人表態,技術全球化不如國家大事重要。報導指出,台積電退休創辦人張忠謀4日表示,美中關係競爭大於合作,,他說全球化在2010年代達到最高峰,卻在過去幾年因美國、中國各自採取振興國內晶片產業的措施而削弱。全球化的重要性已次於國家安全和科技領先。

中國則於3日表示,將控制廣泛應用於半導體、通信和國防工業的部分金屬出口。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路透》報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拋縮短兵役役期惹議。報導指出,侯友宜3日承諾,將取消預計於明年1月生效的兵役回復1年政策,並稱兩岸穩定會決定役期問題,誣蔑民進黨挑起戰爭危機,他將努力確保和平。並表示,支持國民黨立場,台灣和中國皆為中國的一部分。

為因應日益升高的安全顧慮,總統蔡英文去年12月宣布,自明年1月起,男性義務兵役從4個月恢復至1年。侯友宜的競爭對手包括現任副總統賴清德,目前在民調中領先。

美國《彭博》(Bloomberg)、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報導,侯友宜承諾選後將取消延長義務兵役制。美國《NBC News》、韓國《先鋒經濟日報》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受訪指出,中國的侵略威脅明顯增多,台灣軍事基地準備因應中國入侵威脅。日本《TBS》報導,台灣人對台海戰爭的想法。

阿根廷《亞洲報告》(Reporte Asia)報導,美國批准新一批對台軍售。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貝里斯《貝里斯快報》(Breaking Belize News)報導,中國軍機、艦持續擾台。《路透》報導,外交部次長李淳次長譴責有關安全的假訊息。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灣建設衛星網路借鑑烏克蘭。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德國司法部長在柏林會晤台灣法務部長。德國司法部長布希曼(Marcos Buschmann)4日在柏林接待台灣法務部長蔡清祥。會談內容尤其著重於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方面的合作,兩人就網路詐騙和引渡等議題交換意見。

德國教育部長今年3月訪台,引來北京憤怒回應。蔡清祥4日訪德之際,柏林正重新評估其與中國的關係。據德國對一中政策的解讀,僅總統、總理、外交、國防部長不得與台灣直接接觸,其他部長級官員不受此限。

阿根廷《亞洲報告》、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灣捐贈烏克蘭百餘輛救護車、消防車及復康巴士。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自民黨致力與台灣的議員外交 代替政府強化合作。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美國財政部長將赴訪北京,再度嘗試緩和與中國緊張關係。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滲透沖繩,意圖分化日本。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習近平敦促「上海合作組織」團結挺俄。《路透》報導,澳洲總理稱香港對海外倡議人士祭出通緝令讓人無法接受。

《路透》、荷蘭《媒體要聞》(Media Monitor)報導,中國限制晶片生產關鍵原材料之出口,台、韓認為影響有限。

記者鄭信貞

凱子外交?政府3.4億助立陶宛買我晶圓技術 王鴻薇爆蔡英文下令 | ET

正能量 63%

38% 負能量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4)日召開記者會踢爆,蔡政府不時營造台灣和立陶宛友好關係,但台立關係其實竟是建立在台灣金援和八寸晶圓半導體技術援助之上。王鴻薇近日接獲爆料,指出去年我國和立陶宛簽訂半導體合作備忘錄,沒想到立陶宛又對我國獅子大開口,資金由原來650萬歐元暴增到1400萬歐元,而且讓工研院「類無償」提供技術給立陶宛的私人公司發展半導體,而這些讓立陶宛予取予求的指令,全來自總統蔡英文。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蕭美琴:科技促進自由 台美價值觀與利益重疊 | 政治 | Newtalk

正能量 80%

20% 負能量

駐美代表蕭美琴今天表示,台美夥伴關係奠基於雙方價值觀與利益重疊。台灣擅長製造,與美國創新研發能力互補,「科技須促進自由」理念將讓雙方社會持續緊密結合。前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卸下公職後在印第安納州母校共同創辦普度大學柯拉克科技外交研究院(KITDP),15日邀請蕭美琴與國立陽明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世界看台灣》美允台韓晶片廠維持在中業務 美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關注

昨天(13)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允許韓國、台灣晶片廠維持在中國的現有晶片製造業務。美國擬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中國軍機監偵美、法、加、日海軍演習;中國將與宏都拉斯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紐西蘭總理月底將率貿易團訪問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允許韓國、台灣晶片廠維持在中國的現有晶片製造業務。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埃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在「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表示,拜登政府計劃允許韓國、台灣頂級半導體製造商維持和拓展其在中國的現有晶片製造業務,而不會遭受美方的報復。

美國2022年10月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施加限制,但也為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台積電等多家公司提供為期1年的豁免。業界主管表示,延長豁免而不是逐步取消,意謂美國當局承認,要在高度整合的全球產業中將中國與高科技產品隔離的努力比預期更加困難。美國對韓國、台灣晶片製造商具有影響力,因為這些公司依賴美國、荷蘭、日本公司開發或製造的技術和設備。美國和外國晶片製造商抵抗美國限制其與中國業務往來的努力。最強烈的批評來自韓國,中國迄今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美國也透過規模53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向亞洲製造商施壓,要求他們限縮在中國的業務。韓國政府和公司已要求美國重新考慮這些限制。業界主管表示,韓國公司對此感到非常困擾,正在考慮放棄美國聯邦政府的援助。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台灣抗議中國戰機的侵擾。印度《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蔡英文總統宣示,將透過新科技強化國防。美國《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報導,馬祖網路中斷凸顯海底電纜的脆弱性,並對資訊控制造成重大影響。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擬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報導指出,美國外交官代表團8日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秘書長阿祖萊(Audrey Azoulay),希望下個月重新加入。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拜登政府計劃要求國會在2024年度編列1.5億美元,以支付款項給UNESCO,且將在接下來幾年提供類似的捐款,直到拖欠會費已全部還清。

川普政府在2017年退出UNESCO,並表示該組織需要進行全面改革,持續存在反以色列偏見。此後中國成為UNESCO最大的捐助國,能夠主導該組織針對新聞自由、烏克蘭教育等問題之討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重新加入UNESCO將解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重大缺口;競爭對手正在尋找新的且令人擔憂的機會,來侵蝕支撐國際體系的價值觀。

阿祖萊12日召集UNESCO個成員國舉行閉門會議,計劃於本月就此事進行投票。美國積欠的6.19億美元涵蓋自2011年以來拖欠的捐款。肯定拜登展現出對多邊主義的重新承諾。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軍機監偵美法加日海軍演習。報導指出,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稱,北京上週出動偵察機前往台灣東部的太平洋,以監視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海軍在日本沖繩的演習,並蒐集情報。

美國第七艦隊聲明指出,尼米茲號(USS Nimitz)、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兩個航母打擊群9日在菲律賓海進行2020年6月以來首次聯合演訓。

日本防衛省8日通報,在太平洋偵獲改裝型運9運輸機,其起落架連結未曾見過的設備,正對其加以分析。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中國軍機據稱偵察加、美、日、法海軍演習。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美國證實中國自2019年開始在古巴設立間諜基地。

韓國《朝鮮日報》報導,中國大使邢海明的無禮,是韓中關係的定時炸彈」。

《路透》、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中國將與宏都拉斯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法國《法新社》(AFP)、紐西蘭《郵報》(The Post)報導,紐西蘭總理月底將率貿易團訪問中國。

《法新社》報導,全球緊張升高,核武開支增加、武器庫擴張。加拿大《環球郵報》探討,政府對於中國干預內政的處理將留污點。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