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5 月 8th, 2024

中國

世界看台灣》馬紹爾總統訪台 中國挺俄嚇台大失策 國際關注

昨天(23)世界怎麼看台灣?烏克蘭戰爭繼續引發國際探討,台灣討論是否延長兵役,中國挺俄、嚇台嚴重政治失策;馬紹爾總統訪台。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馬紹爾深化與台邦誼決心堅定不移。報導指出,馬紹爾總統柯布亞(David Kabua)訪台,蔡英文22日舉行歡迎儀式。柯布亞表示,對於兩國的「獨特邦誼」深具信心,台灣作為和平、進步又耀眼的國家,是時候給予台灣應有的地位,讓台灣成為全球家庭的平等一員。這是柯布亞自2020年當選後的首次海外訪問行程。

曾於2019年和2017年訪問馬紹爾的蔡英文感謝柯布亞在國際舞台上為台灣發聲,包括去年的聯合國大會。

法國《法新社》(AFP)也報導,馬紹爾誓言推動台灣參與聯合國。

在烏克蘭戰爭影響台灣的局勢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社論指出,別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社論分析,習近平18日與拜登視訊對話時,關注台灣問題勝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理論上,普廷的困境足以讓中國三思,入侵台灣的遭遇會更慘。但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的武力恫嚇大幅加強。

烏克蘭危機顯示,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烏克蘭軍隊從加強訓練中受益匪淺。美國應擴大其對台灣軍隊的訓練,加速提供肩荷式反坦克、防空武器;幫助台灣加強網路防禦,甚至直接在台灣網路上獵捕威脅。台灣領導層需要認真討論,是否要延長兵役時間,台灣人表明他自己的自由而戰,將更有可能吸引外界的幫助。

美國也應重新部署部隊,讓中國飛彈只能瞄準更小的目標;加強其在關島現有基地的飛彈防禦。美國及其夥伴國家應徹底思考,如何應對尚不構成全面入侵的灰色地帶戰術,須先籌劃他們將如何應對這種挑釁。也要思考對中國的有效制裁會是什麼樣子。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評論指出,烏克蘭的抵抗提供台灣有益的教訓。韓國《世界日報》探討,台灣和中國雖皆強調台灣和烏克蘭不同但解釋各不相同。

日本《大阪日日新聞》、《神戶新聞》均報導,台灣在思考是否延長兵役。《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均報導,中國亟欲大帶風向,但美國重申對台政策不變,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朝日新聞》分析,倘中國犯台,美國是否會反制?《每日新聞》進行民調,顯示89%對中對台動武感不安。

在烏克蘭戰爭影響中國方面。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社論指出,中國犯下嚴重戰略錯誤。社論指出,習近平拒絕譴責俄羅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稱讚俄羅斯和中國的深厚友誼,是犯下重大錯誤,這不利於中國信譽,也將對中國造成經濟損失。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北京是有道理的。本月聯大表決結果,只有中國在內的35國投下棄權票,譴責普廷入侵的141個國家,許多都有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只剩說服普廷結束戰爭,才有辦法走出困境。

《彭博》、《每日新聞》、《東京新聞》均評論,中國應該極力阻止戰爭,但不願意。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烏克蘭戰爭使拜登政府對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複雜化。瑞典《工業日報》(Dagens Industri)社論直指,習近平支持普廷後,新的軍事衝突威脅迫在眉睫。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揭發,中國社交媒體上的烏克蘭戰爭是一面倒挺呃。法國《意見報》(L’Opinion)指出,習近平仍讓拜登心存渴望。日本《產經新聞》評論,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為反制中國影響力,美國任命特使負責太平洋會談。報導指出,美國重啟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的會談,並認命前資深外交官尹汝尚(Joseph Yun)負責。

國務院將這些島國統稱為「自由聯繫邦」(Freely Associated States)。帛琉的條款將在2024年到期,在此之前,美國並不積極參與。而中國已對太平洋島國提出以觀光和貿易為主的經濟提議。馬紹爾駐美大使札基歐斯(Gerald Zackios)歡迎尹汝尚的任命。尹汝尚則期待與FAS夥伴合作,讓彼此的關係在未來變得更好。

美國官員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會轉移美國對太平洋的注意,但過去的地緣危機已使美國重返亞洲的作為偏離正軌。

《彭博》報導,美國揚言制裁中國,引發東南亞國家擔憂。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報導,美國宣布對部分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英國《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報導,北京讓島礁軍事化成為戰線。

記者鄭信貞

別想坐收漁利!沒了俄羅斯 美國改列中國為頭號敵人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中國立場持續曖昧,意圖趁西方國家轉移焦點時,坐收漁利。不過外媒分析,這只會讓美國把「2+3策略」改為「1+4策略」,也就是原本並列頭號威脅的中國、俄羅斯,將僅剩中國;俄國、伊朗、北韓、恐怖組織則列次要對手。

《華爾街日報》 報導,俄軍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兩黨共同呼籲增加數百億美元的國防預算,以因應愈趨複雜的國際局勢;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強調,歐洲有數10萬軍力高度戒備,其中有10萬美軍駐在歐洲,全力確保烏俄戰火不會擴散。

這引發部分人憂心,美國將焦點放在俄羅斯,忽視中國的威脅。不過有五角大廈高層指出,這不會改變華府將對抗中國作為主要目標之立場,中國還是本世紀唯一能夠挑戰美國的國家,包括在外交、技術、經濟、軍事、地緣政治等層面。

自2018年以來,美國國防戰略就將中國、俄羅斯當作頭號敵人,北韓、伊朗、恐怖組織視為次要威脅。這種「2+3策略」,將會被「1+4策略」所取代,只把中國當作頭號敵人。

華府官員也透露,2022版美國防戰略,中國的順位就會列在俄羅斯之前。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趁火打劫被看破手腳 美支持擴大對中科技制裁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中國立場持續曖昧,意圖趁西方國家轉移焦點時,坐收漁利。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就呼籲中國商人把握良機,趁俄羅斯遭制裁時,發揮民營和中小企業的作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明確表態,支持提高對美國投資人投資中國科技公司的限制,並擴大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

《彭博》報導,俄羅斯孔子文化促進會在其微信官網帳號上說,張漢暉20日鼓勵10多名商界要人,別浪費時間,要整合資源,儘快適應新形勢,填補俄國市場的空缺。

張漢暉說,大型企業經貿往來的結算方式、供應鏈,遇到很大困難,甚至中斷;此時,正是民營和中小企業發揮作用的時候。中國政府正尋找方式,調整「新形勢」中的物流與支付挑戰。暗示中國將力求規避西方的制裁。

雷蒙多在21日的視訊會議,探討如何在半導體領域與中國競爭。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 R. McMaster)呼籲,利用美國的出口管制,斷絕中芯國際的技術供應鏈;因為中芯和華為、中興通訊一樣,享受巨額補貼,竊取美國的智財權和專有技術。

麥馬斯特也建議,增加對美國投資中國科技產業的限制。這等於是資助中國購買繩子,讓他們吊死美國。雷蒙多對此大表贊同。強調本屆政府也是如此。

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也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供應鏈方面的目標是,讓世界永遠依賴中國,然後把這種依賴用作政治目的。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侵台不具優勢 西方國家如何圍堵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22)世界怎麼看台灣?烏克蘭戰爭繼續引發國際探討,台灣是否能承受中國的侵略;對於兩手策略的中國,西方國家要如何圍堵;各國警戒過去依賴中國太深。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烏克蘭戰爭引發中國侵台疑慮方面。英國《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報導,蔡英文從烏克蘭汲取教訓。報導指出,沒有人比蔡英文更關注俄羅斯企圖摧毀烏克蘭之舉,這顯示提升台灣防禦能力的必要。她下令軍隊提高警戒層級,中國則抨擊台灣趁此政治操弄。

俄羅斯異議人士上週曝光俄羅斯情報單位外洩之文件,記載中國企圖在今年秋天接管台灣。台灣未對此著墨,但台灣需要更多不對稱形式的防禦計畫,使軍隊更加機動、靈活、更難攻擊。包括海岸防禦巡弋飛彈、短程機動防空系統、智慧型水雷、無人機。

而西方國家的團結及制裁,可能迫使習近平重新調整他的對台計畫。中期來看,可能使台灣成為更安全的地方。

德國《世界報》(Die Welt)刊登專文指出,中國吸取到的教訓就是不要和台灣開戰。專文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台灣出現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討論,台灣有反戰、挺烏的共識,並援助烏克蘭。

乍看中國擁有武力優勢。但北京學到教訓,台灣會抵抗。台灣展開新的自衛準備,表現不會比較弱。台灣是島嶼,只能選擇留下戰鬥,且地形多山、城市人口稠密,都構成中國入侵的困難。

包括美國《Fox News》、《財星》(Fortune)、以色列《新消息報》(Yedioth Ahronoth)、韓國《新聞通訊社》、《韓國紐斯頻通訊社》均報導,台灣從中體會準備好抗中的重要性。澳洲《SBS》報導,台裔澳洲公民密切關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瑞典《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刊登專文呼籲,應加強瑞典與台灣的聯繫。菲律賓《每日論壇報》(The Daily Tribune)報導,愈來愈多菲國人考慮赴台教學。

在烏克蘭戰爭與中國態度的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歐盟友將在本週的北約、G7峰會協商如何應對中國。報導指出,讓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是本週美國總統拜登前往歐洲的重要議題。北約、G7、歐洲理事會24日將舉行峰會,討論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和人道援助,以及烏克蘭的難民危機。

美國官員表示,拜習18日視訊通話並無具體成果,拜登計劃與歐洲領袖商議討論出各國對北京的一致回應。中國駐美大使秦剛20日在《CBS》節目「Face the Nation」表示,中國並未提供俄國武器或財務援助,堅稱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歐洲官員指出,北京日前發布的聲明呼籲俄烏停火,此立場與俄國分歧。且中國與G7緊密的經濟關係,可作為疏遠習近平與普丁關係的籌碼。

《CBS》專訪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其自稱北京力促俄烏和談。秦剛稱中方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並勸和促談、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表示關中國向俄國提供軍事援助的說法是虛假訊息。中俄互信關係是歷經多年在廣泛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雙方有許多共同利益,使中國能在推動和談的國際努力中佔據獨特位置。習近平第2日就與普廷通話。雙方確實也舉行4輪和談。中俄互信是資產,有利於和平解決的國際努力。

面對主持人不斷追問中國是否資助俄羅斯。秦剛稱兩國是保持正常的貿易、經濟、金融、能源合作,是基於包括世貿規則在內的正常往來。

對於中國在國際法院投反對票。秦剛稱這是對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做出觀察和結論;還瞎扯烏克蘭問題有其複雜的歷史。強調光譴責無法解決問題,俄羅斯不會因此退縮。怪罪無濟於事,所以中國持續勸和促談。

面對主持人質疑100萬維吾爾族人被秘密關押在大型集中營。秦剛予以強烈反對,並稱已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溝通,對訪問新疆達共識。

美國《彭博》(Bloomberg)刊登專文分析,習近平寄望藉普廷之力對抗美國,可能反而遭到孤立。菲律賓《商業世界》(Business World)報導,俄烏戰爭引發中國對外攻擊之可能性低。

包括荷蘭《荷蘭日報》(Nederlands Dagblad)、西班牙《ABC》、《國家日報》(El Pais)、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印度《印度人報》(The Hindu)均報導,拜登警告中國勿援助俄羅斯,並對台灣議題提出強硬立場。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報導,中國與立陶宛外交爭端延燒,本年進口立陶宛商品削減近90%。英國《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分析,企業倚賴中國風險過高。

記者鄭信貞

經濟持續下滑 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將大規模裁員

國際媒體《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因中國經濟停滯不前,再加上來自於北京政府強力的監控壓力,中國科技龍頭騰訊、阿里巴巴與滴滴等企業,今年預計將大幅度裁員,初估將有上千名員工將失業。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總部設在深圳的騰訊計畫今年將旗下2萬名職員的雲端與智能產業事業群裁員20%。該單位客戶包括營利性質的教培業,該產業去年面臨一連串嚴厲的監管打壓,包括禁止在週末與假日上課。截至去年9月,騰訊員工約10.7萬人。

報導中也說到,知情人士指出,總部設在北京的滴滴將在未來一、兩個月遣散部份事業群,包括核心的叫車服務20%員工,這項裁員行動之前,中國監管機關下令將滴滴應用程式(App)從線上App商店下架,並禁止其接受新客戶,由於滴滴未能完全化解監管單位對其如何處理數據安全的疑慮,因此這些App迄今沒有恢復上架。截至2020年底,滴滴員工約1.6萬人。

消息來源稱,總部設在杭州的阿里巴巴考慮今年裁減部份事業群約20%人力,至少數千人受衝擊。相關事業群包括折價商品App Taobao Deals、雜貨購物平台淘菜菜(Taocaicai)、雜貨連鎖平台盒馬鮮生(Freshippo)、旅遊服務網站飛豬(Fliggy)以及食物外送平台餓了嗎(Ele.me)等,這些面對消費者的部門正面臨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截至去年9月,阿里員工約25.9萬人。

原報導

記者林育成報導

少用為妙! 研究:TikTok成為俄羅斯假訊息溫床

俄羅斯為侵入烏克蘭,不斷散播不實訊息引起國際不滿。近日,假訊息調查機構NewsGuard更釋出一份報告,內容表示中國手機程式「抖音」會對新用戶推送有關烏克蘭戰爭的虛假訊息,且此訊息日前已被證實俄羅斯的官方宣傳。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指出,為了進行測試,NewsGuard的研究團隊在TikTok註冊新帳戶,花45分鐘瀏覽「為您推薦」頁面,查看任何看起來像是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影片。在實驗接近尾聲時,TikTok演算法提供給分析人員的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個包含有關消息來源的可信度、警告、事實查核或其他可以讓使用者獲得可靠資訊的資訊。

報導中也表示,在向研究人員展示的虛假資訊中,包括美國在烏克蘭擁有生化武器實驗室,以及俄國總統普廷在3月初的一場記者會上聲稱要以核武反擊西方。還有影片聲稱,假字幕是真實的,而真實的字幕是假的:暱稱為「基輔之鬼」(Ghost of Kyiv)的烏克蘭王牌飛行員,擊落12架俄軍戰機的影片,被指為是從電玩遊戲中截取的,而真實的戰爭影片則被親俄羅斯的帳戶指為假訊息。

NewsGuard指出,TikTok的搜索功能混雜了真實和虛假內容,在「烏克蘭」、「俄羅斯」、「戰爭」、「基輔」和「頓巴斯」的搜索結果中,前20個出現包含虛假或誤導性聲明的影片。

原報導

記者林育成報導

法媒:全球制裁侵略風潮下 北京擔心「今日俄羅斯 明日中國」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然而中國立場持續曖昧,美國總統拜登18日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得協助俄羅斯。法媒分析,中國應該不會力挺俄羅斯到底,否則可能遭受同樣的嚴厲制裁,淪為「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的慘況。

《法廣》報導,相較於去年11月的首度拜習會,這次氣氛更為凝重。中國官媒的轉述,全然忽略拜登的嚴厲警告。但國際輿論陸續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更讓中國有「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的憂心。

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中國還沒準備好要侵略台灣,為什麼會被相提並論?是否美國想要如法炮製,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進行脫鉤?

戰爭剛爆發時,中國境內不少分析人士曾樂觀預言,俄羅斯此舉將為中國創造新的戰略機遇期,若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歐洲,中國就更能在亞太地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事與願違,中俄2月初發表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後,當俄羅斯成為全球公敵時,中國的形象也難免受到拖累。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美印太司令爆 中國已將3南海島嶼完全軍事化

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20日邀《美聯社》(AP)記者搭乘P-8A偵察機,就近查看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直指至少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等3島,已經完全軍事化。

阿基里諾指揮P-8A飛近中國掌控的南沙群島據點。中國以廣播訊息威脅偵察機,但偵察機仍持續執行任務,強調這是在非任何沿岸國的國家領空的區域執行合法的軍事行動。

部分島礁在螢幕監視器上看起來像是小型城市,建有倉庫、飛機庫、海港、跑道、雷達。永暑礁附近,有逾40艘無法辨認的船隻下錨停泊。

阿基里諾表示,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上的飛彈庫、飛機庫、雷達系統等軍事設施似乎已經完工。任何飛越該爭議性水道的軍用和民航機都將輕易落入中國的飛彈系統射程範圍。

阿基里諾說,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南海島嶼軍事化如此令人擔憂的原因,因為它會威脅在附近活動的所有國家和國際海域、空域的安全。

阿基里諾強調,華府在該爭議區域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威懾避免戰爭;若威懾失敗,就是備戰和打贏戰爭。

聯合國支持的仲裁法庭認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針對南海提出的廣泛歷史性主權主張無效。北京不接受該仲裁結果,持續加以蔑視。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持續兩面手法 中國經濟靠西方 言論管制須反美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然而中國立場持續曖昧。外媒分析,中國貿易嚴重偏向西方民主國家,繼續站邊俄羅斯沒有什麼經濟意義。但中國也大玩兩手策略,對內的言論審查,主軸仍為反美、反西方。

《路透》報導,貿易數據顯示,中國過去10年內與東南亞地區貿易關係日益密切,但仍主要偏向西方民主國家。對於中國而言,與俄羅斯站同邊沒有什麼經濟意義,因為美國和歐盟仍佔中國1/3以上的出口。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鮑恩(Chad Bown)指出,在單純的經濟問題上,如中國須在俄羅斯與對手國做出選擇,對於中國可能想都不用想,因為北京已和這些西方經濟體密不可分。

中國對東協(ASEAN)國家的出口額翻倍,達到約15%,超越日本。但今年1、2月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歐盟出口成長最大,增幅達24%。

而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在過去20年內,持續維持在1%到2%間。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額仍低於其他許多國家。光2020年中國向美國出口手機,價值就達到324億美元,是俄羅斯的10倍。

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的商品以石油為主, 2020年原油和其他石油的進口額為270億美元。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中國社群平台視美國為首的西方為戰爭挑起人。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視訊會晤,相關貼文都是來自中國官媒,討論區只呈現被篩選過後的評論。

前微博審查員劉力朋說,拜習會相關討論受到嚴格審查,只要涉及美中關係的話題都有類似對待,主調仍是反美、反西方。

史丹佛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潘婕(Jennifer Pan)和其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所做研究,過去兩個月間,微博上關於烏克蘭的50萬條評論中,半數將戰爭歸咎於烏克蘭、美國或西方,僅約1/10指責俄國。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南海人工島全面軍事化 美警告中國勿援俄 國際關注

昨天(2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揭露中國在南海的3個人工島全面軍事化;烏克蘭戰爭下,美國強壓中國不得挺俄,以及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派遣航艦通過台海。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在拜習視訊通話前,美中軍艦通過台海。報導指出,在拜登與習近平視訊前數小時,台灣國防部證實,中國航艦「山東號」18日航經台灣海峽,且都有全程掌握。美國事後也宣告,有驅逐艦同時穿越台海。「山東號」上次航經台海是在2020年12月,於美國軍艦穿越台海隔日。

白宮在通話後表示,拜登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並強調美國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事實上,中國對台加強武嚇,北京2021年共出動969架次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是2020年380架次的兩倍多。

包括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時代雜誌》(Time)、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法國《世界報》(Le Monde)均探討,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外界質疑中國是否會侵犯台灣,台灣是否有準備。美國《Fox News》報導,美國退役上將基恩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困戰不會嚇阻中國入侵台灣。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灣加緊軍事演習。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習近習繼續拿烏克蘭當台灣的肉票。比利時《商業時刻》(Business AM)評論,中國侵台將像烏克蘭般以災難告終。澳洲《天空新聞台》(Sky News)報導,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警告,習近平欲改變世界秩序。日本《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美歐日能否藉金融武器,阻止中國武力犯台?

美國《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日本民調顯示,多數日本人擔心中國可能武力犯台。

在烏克蘭危機方面。韓國《NOWNEWS》報導,台灣遭俄羅斯列為不友善國家深感自豪。報導引述捷克媒體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指出,俄羅斯政府的不友善國家名單中包括台灣、沒有中國,等於俄國將拒絕承認「一中」,對此深感自豪。

吳釗燮說,台灣政府及民間深切體認烏克蘭是為主權而力抗強權,所以踴躍對烏克蘭捐款並提供物資等人道援助。就中國軍事威脅而言,許多人擔心中國會像俄國一樣對台灣展開軍事攻擊,中國密切觀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西方國家反應,台灣也密切關注情勢發展以及中國的意圖。目前俄羅斯侵略行動未如預期順利,中國應獲取教訓。台灣與烏克蘭具有相同目標,願意自我防衛及投資軍備,為國家、主權、領土及生活方式而戰,台灣不僅獲得美國出售防衛武器,也具備自我防禦及保家衛國的決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NBC News》、《財星》(Fortune)、《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新聞週刊》(Newsweek)、《彭博》(Bloomberg)、加拿大《國家廣播》(CBC)、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哥倫比亞《國家報》(EL PAIS)、《共和報》(La Republica)均報導,美國注意到中國的曖昧態度,拜登警告習近平切勿支援俄羅斯。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海軍稱中國已全面軍事化南海3個人工島嶼。報導指出,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C. Aquilino)20日表示,中國在南海建造數座人工島嶼,其中3座已全面軍事化,這與習近平過去稱北京不會將位於爭議性水域的人工島改建為軍事基地的承諾形成強烈對比。

阿基里諾邀《美聯社》登上美國P-8A偵察機,飛近中國掌控的南沙群島據點。中國則以廣播訊息威脅偵察機,但偵察機仍持續執行任務,強調這是在非任何沿岸國的國家領空的區域執行合法的軍事行動。

部分島礁在螢幕監視器上看起來像是小型城市,建有倉庫、飛機庫、海港、跑道、雷達。永暑礁附近,有逾40艘無法辨認的船隻下錨停泊。阿基里諾表示,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上的飛彈庫、飛機庫、雷達系統等軍事設施似乎已經完工。任何飛越該爭議性水道的軍用和民航機都將輕易落入中國的飛彈系統射程範圍。聯合國支持的仲裁法庭認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針對南海提出的廣泛歷史性主權主張無效。北京不接受該仲裁結果,持續加以蔑視。

阿基里諾表示,華府在該爭議區域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威懾避免戰爭;若威懾失敗,就是備戰和打贏戰爭。

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也報導,中國已將若干南海人造島軍事化。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拋棄梅克爾親中路線 德外長:籌備對中新戰略

德國前梅克爾政府高度親中,引發外界質疑。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8日明確指出,將在數月內籌備針對中國的新戰略。暗示中國可能是德國未來要面對的真正挑戰。

貝爾伯克18日於外交部論及新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國安戰略必須建立在保障自由及民生基礎的需求上,納入國際夥伴;並宣布,將制定中國戰略,因為北京在包括非洲等國家投資基礎建設以爭取支持,操作其於聯合國大會按北京意願投票;德國應盡可能與更多國家接觸,致力於依照國際規則的秩序行事的國家。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中國對於烏克蘭議題,在宣示性的言辭上挺俄,並可能在不直接違反制裁的情況下幫助俄羅斯經濟。中國不希望俄羅斯因為烏克蘭戰爭被削弱,又希望繼續保持與歐洲的貿易和經濟聯繫,因此4月1日的歐盟與中國高峰會,將是非常重要的會議。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果然邪惡軸心! 中國竟施壓G20勿談烏克蘭 副外長替俄抱屈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然而中國立場持續曖昧,美國總統拜登18日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得協助俄羅斯。然而中國還是小動作不斷,就傳出北京施壓今年G20主辦國印尼,不准談論烏克蘭議題;中國外交部次長樂玉成更為俄羅斯抱屈,稱西方欺壓俄羅斯這種核大國,後果會不堪設想。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9日宣稱,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對於是否持續暗助俄羅斯?王毅稱,中國將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做出判斷,決不接受任何外來脅迫和壓力。還說,中國的主張將被印證是在歷史正確的那邊。

而G20峰會將於年底在峇里島舉行。中國則是不斷施壓印尼,勿將烏克蘭問題議程。包括王毅14日與印尼外長通話時強調,G20應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論壇。印尼外交官也因此表態,烏克蘭問題不適合作為峰會議題。

習近平16日也指出,已在電話中敦促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在G20峰會上,只要專注疫後經濟復甦的計劃就好。

樂玉成19日在清大演講時抨擊,當年北約既然承諾不會再向東擴張,就不該像現在這樣不斷東擴,把核子大國逼到牆角,後果是不堪設想。

樂玉成強調,中國反對缺乏國際法依據、沒有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抨擊西方的制裁極其離譜,是把全球化當武器。

記者鄭信貞

台灣連9年居假訊息被攻擊榜首 蘇揆:防備得很好

台灣居然連9年蟬連遭受境外假訊息最頻繁的國家。瑞典哥德堡大學近期發布的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2021年報告指出,台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最頻繁的國家,且已連續蟬聯9年冠軍;而中國是釋放假訊息影響境外最嚴重的第6名。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0)強調,台灣面對中國一再侵略,世界各國都看到台灣面對這種假訊息的攻擊,防備得很好。

V-Dem由瑞典哥德堡大學主導,研究數百種與民主有關的項目,涵括1789年到2021年期間,共202國、超過3000萬筆資料。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奕婷也是其中成員。近年納入關於假訊息(False information)調查研究,屬於其下「Digital Society Project」計畫。

V-Dem報告指出,全世界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嚴重的前3名,分別是台灣、拉脫維亞、巴勒斯坦;而台灣從2013年起就已位居第一。釋放假訊息影響境外最嚴重的前3名,分別是土庫曼、北韓、緬甸,中國排名第6,俄羅斯第12。

且愈來愈政府會摻入假訊息塑造國內外輿論,以及操縱官方統計相關數據。中東、北非是假訊息最氾濫的地區,亞太地區則緊追在後。

蘇貞昌指出,台灣面對中國一再要侵略,世界各國都看到台灣面對這種假訊息的攻擊,防備的很好;他接見歐洲議會訪團後,他們都肯定台灣的這點,並交換經驗。

至於網路流傳圖卡,影射台灣的政府高層會逃跑,就像烏克蘭公務員和民代一樣。蘇貞昌笑稱,這不值一駁。

記者鄭信貞

拜習會談》紅藍聯手曲解 狂炒棄台論 民進黨籲停止惡意統戰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然而中國立場持續曖昧,美國總統拜登18日透過視訊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若支持俄羅斯,將承擔後果;同時強調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然而,在台灣的特定紅媒、國民黨等親中陣營,竟全面配合中國的假訊息,宣傳拜登棄台、反台獨。民進黨昨(19)呼籲,中國應認真理解,盡速停止對台各種惡意挑釁與統戰行為。

中國搶先於美國之前,對外釋放假訊息,聲稱拜登承諾不支持台獨。白宮事後公開說明,拜登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美方關切中國在台海的脅迫及挑釁行為,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美國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行為的立場。

但包括《聯合報》、《中國時報》、《ETTODAY》等親中色彩強烈的媒體,都搶先配合中國宣傳假訊息。甚至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宛如國台辦發言人,聲稱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徹底跪舔中國到底。

民進黨指出,拜習談話中涉及台灣部分,中國官方對外詮釋與美方公布說法有巨大落差,北京方面經常刻意扭曲美中談話內容,甚至在會談尚未結束時,就在官媒披露談話內容,這樣的作法不僅無助於緩和美中台關係,更讓台灣人民反感。

民進黨呼籲,中方應積極承擔國際責任,以具體行動協力國際社會,共同遏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做出有助於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

民進黨肯定,美國相當重視台海現狀的穩定,支持台灣的堅定態度更是不言而喻,台灣也會持續與美國及理念相近國家合作,為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共同努力。

民進黨正告中國當局,兩岸關係與區域和平是雙方共同的責任,不顧國際現實、一味的挑釁與統戰行為,並無助於台海局勢的和緩;中國應徹底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正視台灣持續的善意,以對等尊嚴的對話化解彼此歧見,才有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中邀功援人道物資 烏克蘭副總理反嗆:停止挺俄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淪全球公敵;然而中國立場持續曖昧,美國總統拜登18日透過視訊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若支持俄羅斯,將承擔後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8日則邀功稱中國援贈烏克蘭人道物資,不像美國只捐武器;烏克蘭副總理韋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痛斥中國輕佻,呼籲中國只需停止支持俄羅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更指出俄軍的種種失策,希望中國切勿支持俄軍。

趙立堅18日大酸,美方提供的是致命性武器;而中國提供的是食品、兒童奶粉、睡袋、棉被、防潮墊等人道主義物資。對於烏克蘭來說,稍具理性和常識的人都不難作出正確的判斷。

韋列舒克為此發文砲轟中國,俄羅斯正在轟炸烏克蘭,他們需要防空系統來保護平民。呼籲中國停止支持那些轟炸烏克蘭城市、平民的人。

奧斯汀19日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軍事行動遭遇後勤問題、空陸未能整合、無法速戰速決。他提醒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這個卑鄙行動;如果中國還是要援俄,會是糟糕的選擇。

而俄羅斯的窘況,也讓中國信心動搖。原訂17日飛往中國北京的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就在抵達新西伯利亞市(Novosibirsk)上空時折返;不清楚這是因為中國拒絕接見,還是被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召回。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