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4 月 30th, 2024

外交

日防相濱田首會美防長 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14日在華府與美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首度會談。兩人再度確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希望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日本防衛省發布新聞稿表示,濱田靖一與奧斯汀會談約95分鐘,是濱田就任防長以來首度與奧斯汀面對面會談。兩人就美日同盟周邊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廣泛交換意見。對於8月上旬中國發射的飛彈落至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認為這是攸關日本安全保障及人民安全的重要問題,予以強烈譴責。

兩人再度確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不容許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因此都認為美日應合作無間。

兩人都同意,為維持並加強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有必要與區域內外的夥伴國加強合作

濱田表明,將徹底加強日本的國防力的決心,日本將制訂新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研議包含「反擊能力」在內的各種選項。濱田對於美國空軍MQ-9無人機暫時部署於日本海上自衛隊鹿屋航空基地表示歡迎,認為這助於自衛隊用無人機深化ISR活動的能力。

記者鄭信貞

IPAC跨國議員宣示挺台抗中 外交部致謝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剛在美國華府結束年會,並於14日發表公報。強調各國與台灣的關係不是中國說了算,聯盟將推動增加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國會議員互訪,抵抗中國試圖推翻各國的外交政策自主行為;未來將持續透過該聯盟在各國的立法機構網絡,共同捍衛台海和平穩定及台灣的經貿安全。外交部今(15)對此表示誠摯歡迎及感謝。

IPAC在12至14日於華府舉行年度峰會,此次焦點議題包括烏克蘭入會、強化各國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共超過6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議員出席。

公報分為6部分,包括人權、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香港、台灣、強化民主、支持烏克蘭。

在中國相關部分,關注新疆、西藏、香港的人權情勢,並要求各自由民主國家政府採取行動,減少各國對中國脅迫外交作為的曝險程度。

IPAC呼籲各國致力打造多元、具韌性的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戰略性依賴;且應加強審查並限制對中國出口或技術移轉特定敏感設備或科技。

在台灣的部分,公報提到,IPAC與台灣團結一致捍衛和平、抵抗中國的侵略性言行。反對台灣海峽現狀遭遇任何單方面改變,並譴責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

為嚇阻軍事情勢升高、經貿脅迫,確保與台灣的貿易和其他往來能維持暢通,應考慮對中國施加「有意義的制裁」或採取其他經濟、政治手段。IPAC承諾,將鼓勵各國增加與台灣的經濟合作和貿易活動,包括支持台灣加入適當的貿易結盟,以及拓展雙邊貿易或投資協定。

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達歡迎及感謝。外交部說,台灣將與IPAC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國際夥伴持續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捍衛全球民主陣營共享的核心價值。

記者鄭信貞

挺台法案「台灣政策法」 美參院外委會審查通過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以17比5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幾乎是照案通過,給予台灣45億美元軍事融資、解除軍售限制、將台灣提升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僅駐美代表處正名、AIT處長由參議院通過任用這兩項,改為建議性質。

《路透》報導,無論是共和黨、民主黨,都對美國改變台灣政策的立場展現強力支持,這被視為是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後」,美國最全面重塑對台關係,法案後續將送參議院全院審議。

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表示,需要看清我們所面臨的狀況;這無意尋求對北京當局的戰爭或升高緊張關係。

梅南德茲說明,通過的版本在象徵性條文上有些微修改,像是駐美代表處更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需國會通過,改為建議性質;其他有關國際參與或安全、經濟實質內容等沒有異動。

共和黨參議員里施(Jim Risch)說,如果想確保台灣有反抗的機會,現在就得行動。

「台灣政策法」內容包括透過台灣安全協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4年間授權45億美元的對台軍事援助,加速台灣國防能力的現代化;還有5年計畫,優先將美國多出的國防資源轉讓至台灣,並把台灣指定為主要非北約同盟國,讓台灣能獲得軍事和經濟的優先待遇。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澤倫斯基赴伊久姆升國旗 俄首認哈爾科夫作戰失敗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在9月起出現驚人的反攻進度,陸續收復失土多達8000平方公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14日親自前往剛收復的伊久姆(Izium),見證烏克蘭國旗的升起。俄羅斯更首度承認,在哈爾科夫(Kharkiv)的作戰失敗。

澤倫斯基在13日的演說中表示,烏克蘭軍隊這個月迄今已奪回約8000平方公里的領土。澤倫斯基甚至於14日前往伊久姆,見證烏克蘭國旗的重新升起。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證實,澤倫斯基感謝烏軍保護了人民、心靈、孩子和未來。當看到國旗升起,就代表敵軍已經逃跑,從侵略者手中奪回這塊土地。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13日公布的評估報告指出,克里姆林宮承認俄軍在哈爾科夫地區作戰失利,這是莫斯科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公開承認失敗。

ISW提醒,克里姆林宮在從基輔或蛇島撤軍時,這次反常地承認失敗,是為了減輕並轉移外界對總統普廷的批評,並將責任轉移到俄羅斯國防部及軍事指揮部。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惡質打壓台灣佳麗 外交部譴責、抗議主辦單位

馬來西亞檳城所舉辦的2022世界創新與科技大會(WCIT),13日晚間邀請亞洲環球小姐參賽者登台致意。原本準備好要上台的台灣佳麗高曼容,卻因中國打壓而硬生生被拉下台,當場委屈落淚。外交部昨(14)強烈譴責中國的惡劣行徑,對主辦單位屈服中國表達高度不滿與遺憾,指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向主辦單位表達嚴正抗議。

前往出席WCIT的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長余宛如,發文還原整個事發經過。她指出,當時各國參加亞洲環球小姐比賽的佳麗紛紛受邀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大會來賓打招呼。但高曼容準備上台時,卻突然被拉住。原來是中國的打壓。

「世界創新與科技大會」由馬來西亞電腦及多媒體業公會主辦,是「世界資訊科技及服務聯盟」(WITSA)的年度系列活動。1978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首次舉辦。

外交部針對中國在國際場域無所不用其極蠻橫打壓台灣人民及民間活動的惡劣行徑,予以強烈譴責,並指示外館向主辦單位嚴正抗議。外交部說,中國施壓馬來西亞主辦單位禁止高曼容持國旗上台,甚至出手阻止,凸顯中國極權政府持續以粗暴行徑壓迫台灣人民,並以悖離事實的謊言強行要求國際社會接受其片面主張。

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羅致政指出,中國對台灣外交或國際空間的打壓,不是只有在官方活動,也用各種方式壓抑台灣的能見度和國際社會認同。且這種打壓只會製造更多反效果。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指出,台灣曾在2017年、2000年舉辦過WCIT,2017年甚至是重返亞洲舉辦的首站。今年卻發生開幕式上台受阻,這提醒著台灣各行各業,中國威脅無所不在,哪裡都有可能伸出魔爪。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將審挺台法案 美考慮制裁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14)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即將審查台灣政策法案,美國考慮制裁中國以遏阻北京攻台;台灣證實,立陶宛駐台辦事處已實質運作;俄羅斯與中國狼狽為奸,將共同討論烏克蘭與台灣議題。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考慮制裁中國以遏阻北京攻台,台灣遊說歐盟跟進。報導指出,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制裁方案選項,以遏阻北京侵略台灣,歐盟也面臨來自台北的外交壓力,要求其採取同樣舉措。

台美的想法都是希望西方原先在電腦晶片和電信設備等敏感技術領域,限制對中國貿易與投資的措施之外施加更多制裁。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尼卡赫塔爾(Nazak Nikakhtar)表示。美國官員表示,華府正致力於拉攏各國與其站在同一陣線,包括在歐亞間合縱連橫,但避免刺激北京。

「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表示,大方向的制裁討論,會圍繞在阻止中國取得某些對台發動軍事任務所需的技術。白宮拒絕評論。台灣外交部表示,已與美國、歐洲等理念相近夥伴討論中國近來的軍事演習及中國對台灣和區域構成的重大挑戰,但無法披露討論細節。

日前中國發表的白皮書,刪除北京控制台灣後不會在台派駐軍隊或行政人員的承諾,促使台灣加強遊說歐洲。台灣未提出特定要求,僅期望歐洲擬定在中國攻台的情況下可能採取的行動,並希望歐洲私下警告中國可能面對的後果。但迄今歐盟官員避免就人權議題嚴格制裁中國,因中國對歐盟經濟的重要性更甚於俄國。

德國政府愈來愈憂心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經濟部長13日承諾提出新的貿易政策,再也不會如此天真。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國無人偵察機越過台海中線、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或成爲常態。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白宮稱,拜登政府正與國會討論有關台灣安全法。報導指出,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4日向媒體表示,拜登政府正與國會議員討論有關台灣安全立法事宜,期待與國會進行合作。華府對台灣自我保衛的承諾堅定不移。

《路透》另報導,台灣環球晶圓50億美元德州廠11月動工。

《路透》報導,台灣稱立陶宛駐台北代表處開始運作。報導指出,台灣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陳立國表示,立陶宛駐台代表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本月稍早抵台,並於12日申請核發外交官員證。立陶宛新設的駐台代表處「基本上」已視為開始運作,但辦公室軟硬體設施尚未完成。

台灣外交高層週二(13日)表示,雖然立陶宛在台灣新設的代表處仍在進行裝修,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運作。

在立陶宛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實質大使館後,中國便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並施壓跨國企業和立陶宛斷絕往來。中國8月還以以立陶宛交通及通訊部政務次長愛格涅(Agne Vaiciukeviciute)訪台為由加以制裁。

印度《亞洲時代報》(The Asian Age)報導,立陶宛於其駐台代表處開館前派遣經貿團訪台。

包括阿根廷《ABC世界日報》(ABC Mundial)、哥倫比亞《西方雜誌》(Revista Occidental)均報導,台灣積極尋求加入聯合國。馬來西亞《太陽報》(The Sun)報導,台灣官方稱申請加入CPTPP準備順利。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在中國發展的台企紛將投資轉向東南亞等地。

《路透》報導,克里姆林宮稱,普廷與習近平將討論烏克蘭與台灣問題。報導指出,俄羅斯總統普廷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5日在烏茲別克舉行的會議上討論烏克蘭與台灣問題。這也是習近平兩年多以來首次離境。

克里姆林宮幕僚鄂夏柯夫(Yuri Ushakov)表示,他們將對雙邊戰略夥伴關係中前所未有的高度信任給予正面評價。莫斯科重視中國對他所謂的「烏克蘭危機」之立場,稱北京已對此衝突採取「平衡的做法」;中國顯然理解迫使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理由。這項議題會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進行徹底討論。

克里姆林宮稱,2021年兩國間的貿易額已增至1400億美元,而今年前7個月的總額近930億美元。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中間雖尚未發生冷戰,但已感覺像冷戰。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人權觀察」要求澳洲加入西方行列,就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罪行對北京實施制裁。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損失太慘重俄不再增派新部隊 布林肯讚烏獲重大進展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在9月起出現驚人的反攻進度,陸續收復失土多達6000平方公里。俄軍受創慘重之餘,已暫停派遣新組建的部隊赴烏克蘭戰場,且俄軍有高達6.7億美元的軍事裝備被消滅。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大讚戰況對烏克蘭有利,烏軍已取得重大進展。

俄軍在烏克蘭的猛烈反攻下,倉皇逃竄。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估計,在9月6日至11日,俄軍損失6.7億美元的裝備;最大的損失是「莫斯科-1」(Moskva-1)電子戰系統被毀滅,價值達5700萬美元,俄軍全國也只有9套。其中被烏軍繳獲的裝備價值1.04億美元。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12日指出,俄軍在對現狀、對上級指揮官的不信任,大量志願兵斷然拒絕在戰鬥條件下服役。烏克蘭掌握的情資顯示,俄羅斯軍事指揮部已暫停派遣新組建的部隊赴烏克蘭戰場。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yar)表示,烏軍目標是解放哈爾科夫(Kharkiv)及其他地區,現在說已完全控制哈爾科夫地區還為時過早。

烏克蘭參謀總部報告稱,烏軍擊退俄軍對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攻擊。而全境遭俄軍佔領的盧甘斯克州(Luhansk),州長蓋戴(Serhiy Gaidai)稱,烏軍將在當地發動大規模攻勢。

布林肯12日指出,烏克蘭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條不紊地計劃出來的,儘管烏克蘭反攻仍處於初期階段,但他認為烏克蘭軍隊已取得重大進展。他認為,烏克蘭衝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俄羅斯仍然在當地有非常重要的部隊和武器,同時俄軍仍在不分青紅皂白地驅使平民和使用民用基礎設施。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駐台辦事處已實質運作 立陶宛經創部次長訪國發會

外交部昨(13)證實,立陶宛首任駐台代表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已於12日申請核發外交官員證,立陶宛政府駐台機構基本上已視為開始運作。盧百利當天也陪同立陶宛經濟及創新部政務次長澤麥提斯(Karolis Žemaitis)訪問國發會,澤麥提斯大讚目前台灣及立陶宛的關係是史上最佳。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021年10月率團訪問立陶宛,並於今年1月與立陶宛經創部長雅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視訊,宣布中東歐投融資基金等合作事項;今年6月也接見來訪的立陶宛經創部次長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šienė)。

澤麥提斯12日與龔明鑫就強化落實兩國產業及技術合作等面向充分交換意見,氣氛融洽。

澤麥提斯表示,目前台灣及立陶宛的關係是史上最佳,且前景樂觀,已有許多合作成果,近來3個月內並有4位立國次長訪台。他感謝國發會為台立合作事項付諸的努力,無論短期或長期的成果,對台立雙方皆相當重要;而台立合作是以「價值」作為基礎,盼雙邊在建立良好的經濟基礎上,促成更多成果,進而形塑政治及世代的價值觀。

龔明鑫歡迎澤麥提斯次長訪台,並說明去年10月訪問中東歐3國代表團的成果豐碩,當時承諾的合作事項皆會達成,甚至加碼宣布投資基金及融資基金等。

國發會指出,包括協助立國建立半導體產業能量及人才培育、我業者進行貿易採購、雙方進行雷射、生技及太空等重點產業合作;台灣也將進一步建立管考機制,確保推動方向及目標的達成。

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陳立國昨指出,盧百利經駐立陶宛代表處核發簽證後,已於9月初順利抵達台灣,並在防疫旅館完成3天隔離,在符合我國政府自主防疫規定情況下展開活動,包括在12日向外交部提出申請核發外交官員證。在盧百利代表本人抵達台灣履新後,其駐台機構基本上已視為開始運作。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立陶宛駐台辦事處開始運作 美在生技、高科技堵中 國際關注

昨天(13)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與立陶宛關係愈加密切,立陶宛再派次長團訪台,駐台辦事處也實質運作;美國擴大在晶片業對中國的防堵,也將在生技業防堵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探討,為何習近平可能在2030年前對台採取行動,台灣遭入侵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保加利亞《24 Chasa》報導,中國統一進程勢不可擋。馬來西亞《英文太陽報》(The Sun)報導,台灣企盼維護和平。越南《年輕人報》(Bao Tuoi tre)報導,中國軍機大舉擾台。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立陶宛駐台代表處開幕前,貿易代表團赴台訪問。報導指出,由立陶宛政府官員與科技業代表共28人組成的訪團於週末抵台。維爾紐斯首任駐台代表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12日在訪團出席的貿易活動上,並未評論代表處開幕。

立陶宛去年准許台灣以「台灣」之名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招致中國憤怒。北京因此偏離外交常規的作法將其與立陶宛的關係降格,立陶宛出口的商品也在中國邊境遭到攔阻,北京客戶要求歐洲出口商與立陶宛斷絕所有關係。

北京史無前例的對台恐嚇,在美國激發與台北團結的廣泛支持,本年迄今已有28名國會議員訪台。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立陶宛在台經貿代表處12日啟用。

包括義大利《立速報》(Alipress)、《科莫生活》(comolive.it)、《網路情報》(Cybernaua.it)、《K地鐵-0》(kmetro0)、《雷塞戈內線上》(resegoneonline.it)、《瓦爾泰利納新聞》(valtellinanews.it)、《光線下的瓦雷澤》(vareseinluce)、西班牙《在西班牙外交官》(The Diplomat in Spain)、《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NIUS》、《瞭望雜誌》(Revista Atalayar)、智利《中央網域電子報》(Central Web))、《理由電子報》(La Razon)、哥倫比亞《偉訊電子報》(Gran Noticia)、《抉擇電子報》(El Diario Alternativo)、秘魯《真理報》(La Razon)、《Prensa 21》均刊登外交部長吳釗燮專文,強調台灣參與聯合國對世界的貢獻。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拜登將廣泛限制美國晶片和工具的出口以打擊中國。報導指出,消息人士表示,拜登政府計劃在下個月,就美國向中國出口用於人工智慧和晶片製造工具的半導體擴大限制。商務部打算根據今年年初致科磊公司(KLA Corp)、科林研發公司(Lam Research Corp)、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的信函中提到的限制發布新規定。內容包括禁止其向中國工廠出口晶片製造設備,除非賣方取得商務部許可。

這些規則也將商務部上月致輝達公司(Nvidia Corp)、超微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信函中提到的限制納入法律。信函指示其停止向中國出口幾種人工智慧運算晶片,除非取得許可。英特爾、Cerebras Systems等新創公司正在鎖定相同的先進運算市場。

對於內建遭鎖定晶片的產品運往中國的出口,規則也可能施加許可要求。戴爾科技公司(Dell Technologies)、慧與科技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超微電腦公司(Super Micro Computer)生產的數據中心伺服器都內建輝達公司的A100晶片。

商務部發言人拒絕就具體法規評論,但重申,其正在採取全面手段以實施額外行動,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包括防止中國取得適用於軍事現代化的美國技術。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科技專家路易斯(James Lewis)表示,策略是扼殺中國,而他們已發現晶片是扼殺點。他們不能製造這些東西,他們不能製造生產設備。這將有所改變。

美國《美聯社》(AP)報導,拜登將宣布支持美國生物技術製造的新倡議。報導指出,拜登總統正在啟動新倡議,以鼓勵美國的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這項倡議將尋求促進製藥業的生物製造,但也同時促進農業、塑膠和能源等其他產業。拜登9日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吹捧該半導體法案的益處,晶片巨頭英特爾已在此地破土興建造價200億美元的新廠房。

匿名官員表示,白宮希望支持在美國製造生物科技產品,而不是看到美國的創新在海外生產。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積極投資該產業,對美國的領導地位和競爭力構成風險。

《路透》、《法新社》均報導,習近平本週訪問哈薩克、烏茲別克,會晤俄羅斯總統普廷。《彭博》刊登專文探討,中國可望在烏俄戰爭後得利,以犧牲俄羅斯為代價。

《美聯社》報導,反對美國重兵部署的沖繩知事當選連任。日本《VOICE》刊登專文指出,日本加強自我防衛方能嚇阻台灣有事。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烏軍反攻神速 澤倫斯基:已收復6000平方公里失土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在9月起出現驚人的反攻進度,陸續收復失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9月已收復南部、東部6000平方公里的國土,呼籲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加強施壓。

澤倫斯基指出,俄羅斯之所以還能持續發動戰爭,是因為各國對俄羅斯的施壓還不夠,俄羅斯佔據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造成「輻射恐怖」;俄羅斯故意破壞歐洲的天然氣市場,讓各國人民因能源資源價格上漲而痛苦,是能源恐怖;俄羅斯先前阻止烏克蘭出口糧食,造成世界糧食危機,是飢餓恐怖。但目前世界各國仍尚未承認俄羅斯支持恐怖主義。

澤倫斯基呼籲,各國必須加強合作,克服俄羅斯帶來的「恐怖作為」,將俄羅斯指定為恐怖主義國家、加強制裁,於此同時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特別是提供防空系統。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2日表示,烏軍的軍事行動報告令人印象深刻;美國會繼續提供烏克蘭邁向成功時所需要的裝備與能力。

柯比指出,俄羅斯總統普廷現在要向俄羅斯人民掩蓋他在烏克蘭境內失敗的規模與範圍時,難度已愈來愈高。

記者鄭信貞

「擋疫苗」謠言再起》真相在這裡! 德議員痛批:中國擋BNT售台

中國、國民黨為了拉抬蔣萬安選情,重炒1年前的疫苗冷飯,頻頻抹黑政府當年阻擋疫苗採購。不過還原事實,德國國會議員雷赫(Ulrich Lechte)就曾於2021年7月14日發文證實,之前台灣與BionTech的協議,就是因中國施壓而失敗,2300萬人的健康也因此延誤。

雷赫2021年7月14日引述台積電、鴻海購得1000萬劑BNT疫苗的新聞指出,台灣終於買到疫苗了;由於中國的施壓,之前台灣與BionTech的協議破局;這場令人看破手腳的閙劇叫人感到震驚的是,延宕2300萬人的健康。

駐德代表謝志偉當時也引述雷赫的說法,反擊在野黨配合中國認知戰,抹黑政府阻擋郭台銘購買疫苗。他說,不相信他的話,好歹參考一下德國國會議員是怎麼寫的。

謝志偉去年曾提及,台灣原與德國BioNTech公司都談好了,定於2021年1月6日宣布的英文新聞稿提到,500萬劑疫苗將在7月前分批供應。但在1月8日,BioNTech換人回信。英文信件夾雜簡體字「我国」,要求改為「台灣」時,就此磚落瓦掀,牆傾屋倒也。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去年5月透露過此事。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反攻神速 俄擬全撤哈爾科夫 澤倫斯基宣示:徹底逐出俄軍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在9月起出現驚人的反攻進度,陸續收復失土。俄軍大舉潰敗,急速撤出哈爾科夫(Kharkiv)州,甚至退出盧甘斯克州(Lugansk)的斯瓦托夫(Savatove);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目標是將俄軍徹底趕出烏克蘭。

烏克蘭軍方指出,烏軍將敵人從超過20個聚落趕走,陸續收復伊久姆(Izyum)、庫皮揚斯克(Kupiansk)、巴拉克列亞(Balakliya)等重要城市。

就連在盧甘斯克,俄軍也撤出斯瓦托夫,並擬於北頓內茨河東岸構築防線。

澤倫斯基在《CNN》節目「Fareed Zakaria GPS」中表示,烏克蘭主要目標是收復失土,不能讓俄國繼續執行與2014年相同的佔領行動。他說,俄國可以全身而退,他們只要回家去就好了,但烏克蘭能捍衛的只有這個家。

澤倫斯基也感謝美國,沒有美國的支持,烏克蘭沒辦法奪回土地。

英國防部指出,俄羅斯很可能已下令所有部隊撤出在烏東北部、奧斯科爾河(Oskil River)以西的哈爾科夫州。而俄羅斯送往赫爾松前線的補給,也遭遇重大困難。烏軍高層可能會把握機會加強煽動心戰工作,俄軍對領導層的信任恐怕已有所動搖。

俄媒指出,原本5月要在俄軍占區舉辦的公投,先是延遲到9月,再延到11月,現已被擱置。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經創部政次再率團訪台 首任駐台代表盧百利已抵台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政務次長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šienė)6月才率團訪台,另位9月才就任的政務次長澤麥提斯(Karolis Žemaitis)10日再率團訪台,昨(12)與已抵台的首任駐台代表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共同出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貿易協會舉辦的「2022年台立經貿合作洽談會」,聚焦於雷射、生技產業合作。

外交部指出,這是立陶宛今年在經創部政次、農業部政次、交通部政次相繼率團訪台後,第4度由澤麥提斯率領立陶宛高科技廠商來台訪問,擴大雙邊產業合作及深化經貿連結。

而預計9月開館的駐台北立陶宛經貿代表處,內定首任代表盧百利也已抵台準備。

澤麥提斯率領的訪團、盧百利昨共同出席「2022年台立經貿合作洽談會」。共15家立陶宛廠商、60家我國業者參與,包括飛秒雷射源廠商Litilit、光學鏡片廠商Altechna、生技醫療影像辨識軟體廠商Oxipit等。預估商機逾3000萬美元。

澤麥提斯致詞時表示,這些立陶宛的雷射、生技企業都代表著立國最有競爭力的產業與經濟支柱,期盼台立後續能締結良好且有力的經貿合作關係。

盧百利表示,肩負兩國貿易的重要任務,會善盡自身經驗促成台立商務交流與合作,期待看到雙邊貿易開花結果。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盼與美簽高標準貿易協定 美將審親台法案 國際關注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蔡英文總統接見美眾議員訪團,盼與美簽高標準貿易協定;美國密切注意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國將審查對台政策的新法案,可能再提升台灣地位;美國將透過經濟、技術手段圍堵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晶片製造業為何對全球半導體市場至關重要。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指出,中國侵台威脅仍然顯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武力犯台的衝擊。《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無人機是騷擾台灣國防最新手段。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專文探討,避免戰爭最好的辦法是武裝台灣。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台灣民眾對中國態度焦慮中帶點冷淡。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有信心與美國洽簽高標準貿易協定。報導指出,蔡英文總統8日接見美國跨黨派議員訪團時表示,台灣會持續和美國一起努力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已經宣布將展開協商談判,台灣有信心透過這個倡議,和美國洽簽高標準的貿易協定,促進雙方經貿發展。

蔡英文並感謝美國會議員團,傳達對台灣的強力支持。台灣不會屈服,會更積極與民主夥伴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

佛羅里達州民主黨籍議員莫菲(Stephanie Murphy)表示,支持這樣的協定。國會能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深化美國與台灣之間的經濟關係。連串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引發中國反對。

包括美國《美聯社》(AP)、《新聞週刊》(Newsweek)、法國《法新社》(AFP)、希臘《24 Chasa》、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均報導,美國眾議院團訪台,蔡英文表示有有信心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

《彭博》報導,美國訪台議員人數創十年來最高,激怒北京。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日本《每日新聞》均報導,美日歐議員團相繼訪台,讓中國頭痛。《大阪日日新聞》刊登評論指出,台灣有親中份子開始散布疑美論。

《新聞週刊》報導,拜登政府考慮對美國對台政策進行40年來最大改革。

包括美國《燈塔媒體集團》(Beacon Media News Inc.)、《太平洋每日新聞報》(Pacific Daily News)、荷蘭《新聞在線》(The Post Online)、義大利《蟻報》(Le Formiche)、巴拉圭《國家報》(La Nacion)、阿根廷《Latam Noticias》、加拿大《喬治亞週報》(The Georgia Straight)、澳洲《今日亞洲》(Asia Today)均刊登外交部長吳釗燮專文,向國際喊話,台灣願意為全球福祉而努力。

《路透》報導,外交部宣布,台灣將派代表出席安倍國葬。報導指出,外交部8日表示,台灣將派代表出席日本本月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的國葬,但政府仍在商議人選。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稱,台灣與日方保持密切聯繫,並在完成相關規畫後,適時對外說明。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在安倍逝世1週內便以其友人身分赴日參加非公開的喪禮。

中國尚未宣布將派何人出席安倍國葬,或者是否會派人出席。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命令日本,不得給台獨勢力借機搞政治操弄提供舞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正權衡以行政命令審查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技術投資。報導指出,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行政命令,以審查並可能限制美國在中國和其他潛在敵對國家的尖端技術發展進行海外投資。

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負責國際政策的資深副總裁墨菲(John Murphy)表示,聚焦於美國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上是當務之急,過於寬泛的作法將為美國政府有限的資源帶來壓力。

過去幾年裡,美國國會議員曾試圖制定立法來施加這種限制。今夏出現的範圍較窄的版本更側重於限制美國在對供應鏈至關重要或涉及關鍵和新興技術部門的投資,如半導體、大容量電池、生物技術、高超音速技術、金融技術和自動駕駛系統等。

推動對美國海外商業活動進行更嚴格的監管,反映出華府日益認識到,中國的目標是要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而美國的資本和專業知識正在幫助中國增強軍事和經濟實力。美國政府官員繼續討論哪個機構將領導這項新工作,及其權力可能會擴大到何種程度。可能領導該工作的機構包括財政部、商務部、國防部。

國會議員曾呼籲成立「國家關鍵能力委員會」(Committee on National Critical Capabilities),以審查對外投資。

《彭博》報導,美國與13國展開IPEF談判。

記者鄭信貞

不只晶片!美國擴大發展生技業 減少對中依賴

美國不只針對中國的晶片、高科技業提出種種防範。美國總統拜登準備簽署行政命令,擴大美國的生物技術產業製造,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彭博》報導,美國雖擁有強大的生物技術產業,在研發方面雖處於領先地位,但仍對中國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存有依賴性。

拜登即將簽署的行政命令,制訂支持國內製造業的戰略;包括利用生物系統來創造一系列產品和材料,從新藥和人體組織到生物燃料和食品等。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生物經濟發展的5年規劃,包括加速新技術和刺激醫療保健、農業和燃料增長。

但隨美中緊張局勢升級,拜登政府一直在尋找限制對中國工業投資的方法。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