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4 月 26th, 2024

加拿大

世界看台灣》台灣軍演將模擬中國「由演轉戰」、中國試圖藉武力奪取領土 國際關注

昨天(1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台灣漢光演習將模擬中國「由演轉戰」。馬英九訪中,配合演出仇日反美。美印太司令稱中國試圖藉武力奪取領土。日相赴美進行國是訪問。加拿大證實中國介選。葉倫抨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印度《興都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導,美國投資66億美元支持台積電設立第3座晶圓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漢光演習將模擬中國「由演轉戰」。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9日表示,今年度的漢光演習將預演突破中國海上封鎖的「擊殺鏈」並模擬中國將例行性環台軍演轉為實際作戰的情景。漢光演習將進行電腦兵推,緊接著7月則進行實兵操演。鑒於今年度的演習將包含數個情景,4月的兵推將由原本的5天延長為8天。

國防部參謀本部聯合作戰計畫處處長董冀星,此次演習將模擬應處中國突然「由演轉戰」的情景。有鑑於中國軍演具規律性,作戰計畫處對此日益憂心。董冀星表示,此次演習將整合海、空軍及海巡兵力,利用岸置反艦武器及無人機,建立「海上擊殺鏈」。國軍亦會利用海、空軍及海巡艦艇,共同執行護航任務,以維持重要聯外海、空交通暢通。

希臘《每日報》(Kathimerini English Edition)、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台灣漢光演習將模擬中國「由演轉戰」。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對台灣強震提供援助,形成「善的循環」。《產經新聞》報導,中國利用台灣花蓮強震,在聯合國吃台灣豆腐。

秘魯《一號報》(Uno)報導,蔡英文總統接見澳洲跨黨派議員 ,盼其挺台加入CPTPP。

日本《NHK》、《共同通信社》、《時事通信社》、《西日本新聞》報導,馬英九訪中,配合演出仇日反美。《產經新聞》報導,中國鎖定台灣Z世代,盼吸引台人留學就業。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印太司令稱中國試圖藉武力奪取領土。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9日對雪梨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表示,中國對菲律賓的舉動危險、非法且破壞區域穩定,尤其是在仁愛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附近。區域內其他地方也發現中國類似行徑,包括日本及馬來西亞。這是中國企圖片面透過武力奪取領土。

阿基里諾表示,自美中兩國領袖談話後,雙邊關係已有正向進展,不再出現令人憂心的海上交手情況。但中國試圖穩定國內經濟,美中關係恐怕只是暫時和緩。中國對太平洋島嶼進行經濟脅迫,並稱美澳正攜手合作,致力增加對該區域的發展援助,包括索羅門群島。中國增加在該區域的軍力部署對澳洲構成直接威脅,因其涉及國土防衛,且讓美國處於劣勢。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著眼中國,拜登歡迎日相赴美進行國是訪問。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9日歡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白宮;為因應中國再起而進行重大的防衛關係升級,是岸田此次國是訪問的重點。駐日美軍司令部可能重組,更有效回應亞太地區的威脅,這將是196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防衛合作升級。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表示,兩位領袖將宣布相關措施,以強化安全合作,提升兩軍協調與整合。

拜登11日將召開首場美日菲三方峰會,以在此關鍵地區擴大抗中聯盟。

拜登與岸田可能同意對美日指揮與控制架構進行數十年來最大幅升級。這將使兩軍得以更靈活面對威脅,如中國侵略台灣。美國派駐日本的5.4萬名軍事人員,須向6500公里外、時差19小時的夏威夷印太司令部回報聯合任務相關事務。

《讀賣新聞》報導,美日將在飛彈偵測衛星網上進行合作,美日菲將於4月11日舉行峰會,在南海議題上展現團結。

《路透》報導, 歐盟將對中國風機供應商展開調查。

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CBC)報導, 加拿大承諾增加數十億元國防經費,亦重視台海穩定。《CBC》、《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加拿大遭受中國的介選。

美國《美聯社》(AP)、《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報導,習近平接見俄國外長,兩邪惡聯盟讓西方難以分化。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加拿大證實中國介選 國際關注

昨天(9)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發生本世紀最強烈地震,但因嚴格建築法規,實際傷亡相較輕微。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美日聚焦反制中國在南海的橫行。加拿大證實中國介選。葉倫抨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拜登再獲台灣大筆晶片投資。報導指出,美國官員8日表示,台積電已同意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第3座半導體廠,在美投資總額將達650億美元。拜登總統首席經濟幕僚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告訴媒體,台積電的投資計畫,係基於該公司與美國商務部在「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下達成的初步協議。台積電將自美國政府獲得高達66億美元直接補助,且能以貸款形式另外取得50億美元。

目前美國高度依賴亞洲生產尖端晶片,因此在地緣政治危機時極易受害,尤其是在台灣等敏感地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是史上首次在美量產先進半導體。這些晶片是所有人工智慧的基礎。台積電在美國的3座工廠將直接創造至少6000個高科技業就業機會、20000多個營造業就業機會,並間接創造數萬個其他產業的就業機會。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在美業務使他們得以為美國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法國《普羅旺斯日報》(La Provence)報導,拜登獲得台積電新投資。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探討,台灣數位部長如何揭穿並擊敗深偽軟體。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法國《南方捷報》(La Dépêche du Midi)、《普羅旺斯日報》、《自由多菲內報》(Le Dauphiné Libéré)、《進步報》(Le Progrès)、《南方自由日報》(Midi Libre)、《第三電視台》(France 3)、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迴聲報》(L’Echo)、《公共廣播電視台》(VRT/RVI)、《晚訊報》(Le Soir)、瑞士《公共廣播電視》(RSI)、《Arcinfo》、《觀點報》(Blick)、《時代報》(Le Temp)、《20 Minuten》、《公共廣播電視台》(RTS)、《日內瓦論壇報》(Tribune de Geneve)、《瓦森網路版新聞》(watson.ch)、《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丹麥《貝林時報》(Berlingske online)、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ABC》、希臘《Magnesianews.gr》、《叢林新聞網》(Newsbomb.gr)、《新聞自由報》(Eleftheros Typos)、《爆新聞》(Newsbomb.gr)、《intronews.gr》、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巴林《海灣每日新聞報》(Gulf Daily News)、《每日論壇報》(Daily Tribune)、約旦《約旦通訊社》(Petra)、《阿拉伯聖城報》(Alquds Alarabi)、《意見電子新聞網》(Roya News)、加拿大《CBC News》、《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加拿大電視台》(CTV)、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智利《Diario Biobiochile.cl》、哥倫比亞《哥倫比亞人報》(El Colombiano)、《週刊政論》(Semana)、《新世紀報》(El Nuevo Siglo)、秘魯《一號報》(Uno)、瓜地馬拉《自由新聞報》(Prensa Libre)、海地《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日本《產經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東京新聞》、泰國《TNN Thailand 24 Hours》、緬甸《新光報》(Global New Light)、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興都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台灣發生本世紀最強烈地震,但因嚴格建築法規,實際傷亡相較輕微。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印度《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報導,台灣揭露台海周邊6艘中國軍艦活動。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丹麥《貝林時報》報導,將台籍居民的居留證出生地改為「中國」,引發舔中的質疑。巴拉圭《國家報》(La Nacion)探討,巴拉圭應選擇正確的典範。

美國《彭博》(Bloomberg)、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中國想藉花蓮強震統戰台灣,遭到質疑。韓國《韓國經濟新聞》、《朝鮮日報》抨擊在野黨李在明的舔中言論,強調台灣是此次選舉的核心。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海上緊張情勢升高之際,美軍將在菲律賓進行戰鬥訓練以精進技能。報導指出,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指揮官伊凡斯(Marcus Evans)7日表示,美軍準備在菲律賓進行聯合戰鬥訓練,包括6月將在菲國北部熱帶叢林及四散分布的島嶼等艱困條件下,出動直升機、大砲、約2000名美菲部隊人員參與戰鬥演訓。確保彈藥等軍需品供應充足,以期改善戰備能力。

此為首次應馬尼拉要求在菲國進行戰鬥訓練。伊凡斯指出,尚不清楚作為長期條約盟友的美菲是否會決定將此次訓練變成年度演訓。

是項訓練將於6月1至10日舉行,在這之前是連續兩場大規模軍演,其一為8日啟動的「堅盾」(Salaknib)陸軍聯合演習,另為4月下旬舉行的「肩並肩」(Balikatan)軍演,約有1.6萬名美菲部隊人員參與。日本等若干國家將派觀察員出席。

伊凡斯指出,須為人道與天災危機做好應對準備,而此次訓練將給予我們這個機會。

《法新社》報導,首屆美日菲峰會旨在提升防務關係。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探討,歐盟必須在南海採取行動,遏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加拿大情報機構在「外國干預聽證會」中證實,中國干預加國最近2次大選。報導指出,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8日在國會的「外國干預聽證會」中證實,中國干預加國最近2次選舉。這是加拿大迄今所查獲中國干預其政治最確切的證據。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所屬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分別於2019及2021年的選舉勝出,面對在野黨議員質疑中國扮演特定角色的壓力,杜魯道因而成立「外國干涉委員會」。

CSIS在簡報中證實,中國曾秘密對2019及2021的選舉進行欺騙性干涉。在兩起事件中,中國干預的本質是務實的,主要係在與中國政權有利害關係的議題中,支持他們認為「親中」或「中立」的候選人。

2021年競選期間,領導保守黨的前黨魁歐圖爾(Erin O’Toole)表示,中國干預使他的政黨損失逾9個席次。情報機構分析師與保守黨皆認為,杜魯道政府在防堵中國干預方面做得不夠。相較自由黨,保守黨對中國議題向來採取強硬立場。

美國《CNBC》、《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彭博》報導,葉倫批評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中國銀行援助俄國作戰。

西班牙《國家日報》、法國《普羅旺斯日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時事通信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通話,關切台海和平、TikTok等議題。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至少2名立陶宛議員成為中國駭客攻擊目標。荷蘭《國家新聞台》(NOS)報導,駐中外國記者面臨越來越多阻礙。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認了被介選 親中派加拿大國會議員:中國動員巴士滿載留學生來投票

加拿大國會調查中國介選出現驚人發展。無黨籍國會議員董唅鵬(Han Dong)2日在聽證會坦承,在2019年爭取自由黨議員提名資格時,有輛坐滿中國留學生的大巴士來支持他。加國情報機構指出,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疑似施壓留學生投票給董唅鵬,否則學生簽證將會不保。

《CBC》報導,董唅鵬被視為親中派代表人物,之前就不斷有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助選董唅鵬的訊息。董唅鵬2日在聽證會上坦承,太太最近提醒他,選舉時有整車的國際學生來投票支持他。

董唅鵬說,他不知道這些學生是否全部投票給他,但相信很可能是大多數。

這批留學生來自私立新東方國際學院(New Oriental International College)。董唅鵬強調,只要年滿14歲、在選區內有固定地址,就可以投票給他,這並未違反自由黨內提名的規範。

加國情報機構指出,那些中國留學生使用假地址,而且遭到中國領事館威脅,若不支持董唅鵬,其學生簽證可能不保,在中國的家人也可能要承擔後果。

董唅鵬表示,其妻喬菲亞(Sophia Qiao)曾租1輛巴士來運送主要是老年人的黨員,在2019年的提名戰中投票給他。也記得競選團隊租了2輛巴士,但不知道誰安排或支付第3輛巴士,用於運送學生參加他的提名戰,也不知競選團隊和學生之間是否有任何協調。

中國曾無理拘留康明凱(Michael Kovrig)、史佩弗(Michael Spavor)等兩名加拿大公民。董唅鵬2021年向當時的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韓濤建議,不要太快釋放這兩人,否則會讓外界以為是反對黨施壓見效,對執政的自由黨不利。加拿大輿情譁然,自由黨因此開除董唅鵬。董唅鵬近日仍率領其他4名議員訪問中國,和北京高層官員會面。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報告將董晗鵬歸類為「中國領事館的密友」,也曾調查董唅鵬與中國領事館的接觸,是否符合議員職權和外交規範。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進行防空演練、美英加紐控訴中國駭客 國際關注

昨天(27)世界怎麼看台灣?面對中國侵擾,台灣進行防空作戰演練。美國、英國、紐西蘭、加拿大接連指控中國駭客侵擾。中國水砲攻擊菲律賓船隻,韓國關切。英國憂心香港實行更嚴格的新版國安法後的旅客安危。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26日清晨執行防空作戰演練。報導指出,台灣26日清晨出動地對空飛彈及陸海空三軍測試防空能力,表示在中國軍事活動頻仍的情況下,將持續強化演訓。

空軍司令部聲明指出,清晨5時至7時間統合國產天空飛彈、美製愛國者防空飛彈、軍機艦,執行「整體防空作戰計畫演練」。演練係為驗證三軍聯合防空作戰指揮管制及兵力運用,情況良好。面對中國機艦頻繁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空軍將持續提升訓練強度應對潛在威脅。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在蘇澳表示,此為年度例行演習,與當前緊張局勢無直接關聯,但中國威脅持續升高。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晨報》(Le Matin)報導,台灣進行防空作戰演練。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哈德遜研究所學者Nadia Schadlow專文,籲華府加速擴大與台合作以維持台海和平。比利時《歐盟政治報導》(EU Political Report)報導,歐盟聲援台灣。《今日歐盟》(EU Today)報導,歐洲議會議員訪問台灣以展現團結。

日本《產經新聞》探討,台灣對於現在的日本而言意義何在。韓國《能源經濟新聞》反駁在野黨領袖李在明,台海議題不是說聲「謝謝」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美國《彭博》(Bloomberg)、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前總統馬英九將訪北京會見習近平。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紐西蘭加入美英行列,稱遭中國支持的網路間諜行動鎖定。報導指出,紐西蘭主管政府通訊安全局的國防部長柯林斯(Judith Collins)26日表示,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駭客於2021年鎖定紐國國會發動獲得國家資助的攻擊行動。但紐西蘭不會跟隨美英的制裁腳步,因為紐國不具備也不打算制定施加這類罰則的法律。

紐國外交部長皮特斯(Winston Peters)證實已就此事向中國駐紐大使王小龍表達關切。這類性質的外國干預令人無法接受,已敦促中國未來要避免這類行為。

美國、英國則於25日宣布起訴並制裁7名據信住在中國的駭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駁斥相關指控,稱其為美英典型的政治操弄。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環球新聞網》(Global News)、《CBC News》報導,美、英、加拿大指控,中國發動網路攻擊。

《路透》報導,中國水砲攻擊菲律賓船隻,韓國關切。報導指出,韓國外交部發言人任洙奭(Lim Soo-suk)26日對中國近期使用水砲攻擊菲律賓船深表關切,稱此舉挑起南海緊張,破壞海洋秩序。他指出,韓國嚴重關切南海近期多次出現使用水砲的情形。南海係包括韓國在內等各國使用的重要國際航道,此等行為加劇南海緊張,並破壞維持和平、穩定、安全及以規則為基礎的海上秩序的努力。所有國家都應以國際法為基礎,尊重航行及飛越的自由。

菲國指控中國23日在南沙群島使用水砲攻擊一艘為軍隊提供補給的民間船隻,抗議此舉釀受損人傷。中國則警告馬尼拉謹慎行事,強調中菲關係處於十字路口。

《彭博》報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將由科學家出身之密西根州眾議員John Moolenaar出任。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在香港實行更嚴格的新版國安法後,英國旅客應更為警覺。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對與台灣斷交的國家予以厚遇,目的似為孤立賴清德政權。

《路透》報導,荷蘭貿易部長訪中前矢言捍衛ASML利益。法國《法新社》(AFP)報導,面對貿易限制打擊,中國半導體業益發不屈。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阻中橫行南海 菲律賓與18國簽安全協議

中國將整個南海當內海,頻頻逞凶、毫無忌憚地侵犯菲律賓領海。馬尼拉積極拉攏美國等多個國家簽署安全協議。據菲國防部說法,自去年中國海警船朝菲國海岸防衛隊船隻照射軍事級雷射後,已簽署或正在進行協商的國家至少18國。

《華盛頓郵報》報導,菲律賓近來加緊腳步擴大安全同盟陣線,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去年頻繁出訪,目的多半是尋求安全協助和軍事裝備。今年的行程包括向澳洲國會發表演說,以及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發表主題演說,積極建立同盟網絡對抗中國。

菲律賓於2022年陸續與歐盟、印度、英國達成新防衛協議,並尋求與日本、加拿大、法國簽署訪問部隊互訪協議,讓外國部隊能夠派員進駐菲國軍事基地。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7月,訪問菲律賓,是歐盟領袖近60年來首次訪問馬尼拉,表明歐盟願與菲律賓在海上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越南2月也和小馬可仕政府簽署新的協議,包括針對海上事務建立熱線電話,以及簽署海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升級兩國海巡隊合作。

菲律賓也爭取外國協助打造軍武庫,包括美國每年提供1.2億美元安全資助,印度預定今年交付首批超音速巡弋飛彈,捷克、德國、義大利、瑞典也將提供無人機和潛艦。

中國海警船5日向菲律賓補給船發射水砲,造成菲方人員受傷,被視為迄今菲中在南海最嚴重的衝突。馬尼拉與華府1951年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到武力攻擊時,雙方將共同採取行動。

菲律賓德拉薩爾大學國際研究系教授狄卡斯楚(Renato De Castro)指出,若情勢升級,更多菲國軍人因中國的行動受傷,馬尼拉和華府可能進入第4條,對菲律賓的攻擊同時被視為對美的攻擊,菲美兩國將依憲法採取行動應對共同危險。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蓋拉格訪台展現美國支持 台灣拒中國操弄漁民越界釀死意外 國際關注

昨天(23)世界怎麼看台灣?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訪台,強硬表達對台支持;美國國務院批准向台灣出售武器。中國漁民越界溺斃事件,中國指揮台灣側翼帶風向,稱是海巡碰撞的錯,台灣捍衛執法立場。中國網軍公司資料外洩,揭露中國僱用駭客公司攻擊外國政府並控制國內人民。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韓國《韓國經濟電視台》(WOW TV)報導,台灣半導體企業紛紛撤離中國、前往日本。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表示中國漁船失去平衡翻覆釀死。報導指出,台灣海巡隊11日表示,日前遭追緝而翻覆的中國船隻,是為了躲避海巡船而「失去平衡」。

中國指控台灣當局推諉塞責,對事件真相遮遮掩掩。生還者聲稱其船隻遭撞擊,台灣則堅稱海巡人員依法行事。

台灣海巡署22日在金門召開記者會指出,中國船「蛇行」拒檢,以致失去平衡翻覆。海巡署官員陳建文表示,在追逐的1分多鐘裡,這艘中國快艇為擺脫登檢,不斷蛇行。導致其船尾撞上巡防艇右前方,因為離心力的關係失去平衡,翻覆倒扣於海面。

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表示,應靜待司法體系調查結果,這需要一點時間。希望對岸尊重台灣司法體系。

巴林《每日公論報》(Bahrain Daily Tribune)、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國漁民越界導致溺斃意外,引發中國藉題發揮,甚至反怪是台灣海巡刻意撞擊。

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美國國務院再次批准向台灣出售武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國會議員訪台盛讚台灣民主。報導指出,共和黨籍眾議員暨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22日率團拜會蔡英文總統,以展現跨黨派支持。

蓋拉格強調國會對美台夥伴關係的跨黨派支持,稱雙邊關係強健且堅若磐石更甚以往。並盛讚蔡英文成為台灣及自由世界的傑出領導者。蓋拉格說,台灣自美國兩黨獲得的支持,是與中國軍事衝突的保障。

蔡英文感謝美國持續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希望台美之間在各項議題都有更密切的交流。

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台灣是美國最親近的朋友之一,也是民主的典範。

美國《CN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哥倫比亞《Minuto 30》、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訪台,強硬表達對台支持。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評論,加拿大可能捲入預期之外的熱戰。評論指出,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加拿大將被迫做出反應,就國防開支做出艱難的決定,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重新談判對盟友的承諾,並認真審視加拿大在世界上的地位。

美國實力和國際合作在內的和平基礎結構正在受到破壞;超級大國的競爭正在加劇;俄羅斯總統普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獨裁者變得更加自信且更具威脅性;外部國家對民主機構的攻擊正成為常態;世界某些地區的軍費開支正在飆升。

曾任加拿大「國家安全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n National Security)成員的沃克(Wesley Wark)表示,世界絕對正在變得更加不穩定。當今國際體系存在許多威脅,這些威脅已瀕臨戰爭邊緣。這些衝突被稱為灰色地帶或混合戰爭,包括侵略性間諜活動、網路攻擊、跨國威脅。

在加拿大,已針對中國廣為人知的干涉選舉獨立性企圖,展開調查。灰色地帶衝突的危險在於可能發生意外、誤判和跨越「紅線」,導致全面戰爭。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2017年的報告稱,俄羅斯和中國的灰色地帶侵略帶來誤判的巨大風險。

安全分析家經常把中國對台灣的企圖視為另個可能引發熱戰的區域。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研究員柯恩(Raphael Cohen)表示,阻止中國的最佳方式是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但習近平可能認為,烏克蘭和中東的衝突讓他在印太地區擁有更大的行動自由。

美國似乎特別擔心中國與台灣的局勢,拜登已簽署向台灣提供8000萬美元的贈款,用於購買美國武器,台灣還有另筆價值140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訂單。

在此同時,中國軍事機器也變得愈來愈龐大。美國政府現在認為,中國的年度國防預算約為7000億美元,高於先前估計,已接近美國8000億美元國防開支的水準。加拿大去年的國防支出約為370億加元,遠低於其向北約所作、國防經費將佔GDP的2%之承諾。

沃克表示,由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受到侵蝕,各國不再瞭解維護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戰爭風險也變得更加複雜。

《紐約時報》報導,外洩文件揭露中國僱用駭客公司攻擊外國政府並控制國內人民。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評論,北京與華府缺乏信任也許沒關係。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菲律賓駐美大使稱菲國密切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盼深化關係。

記者鄭信貞

中國擅改M503航線惹眾怒! 美日英法加齊相挺、反對中國改變現狀

中國民航局1月30日片面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路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外交部昨(22)彙整,至今已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發聲挺台,對於國際社會基於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以及飛航安全的重視發出正義之聲,外交部由衷歡迎與感謝。

中國在2015年片面劃設M503、W121、W122、W123等航路,由於M503距離海峽中線僅有4.2浬(7.8公里),後經兩岸協商,W航路暫不實施,另M503向西平移6浬,僅開放南下飛航。

然而,中國1月30日片面宣布,M503航路由北向南飛航不再偏西飛航,以及啟用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甚至叫囂,不存在海峽中線,無需與台灣方面協商。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長孫儉元昨於例行記者會表示,有關中國於1月30日片面宣布改變M503航線飛行偏置等措施,經過我駐外館處積極向國際社會說明,已經獲得相當重視。

孫儉元指出,美國務院發言人曾公開敦促中方停止對台進行軍事、外交與經濟施壓,並呼籲兩岸以對話解決台海民航及安全議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也表示高度期待本案當事者能透過對話獲得適當解決;法國外交部長塞儒內(Stéphane Séjourné)、英國外交部則明確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作為,及以武力與脅迫改變現狀。

他接著說,荷蘭外交部呼籲兩岸應透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並尊重台灣人民意願;加拿大交通部鼓勵飛航情報區(FIR)間分享資訊,所有ICAO成員也應該遵守相關標準及建議措施。

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愛爾蘭、瑞典、阿根廷計58名國會議員均分別發聲助我,並已有20國逾百家媒體報導我方立場。針對國際社會基於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及飛航安全的重視發出正義之聲,外交部由衷歡迎與感謝。

記者鄭信貞

示警加拿大選舉干預 駐加代表曾厚仁:中國將故技重施 | 政治 | 三立新

正能量 87%

13% 負能量

加拿大政壇重要媒體「國會山莊時報」14日以全版篇幅刊出駐加代表曾厚仁的專訪全文。曾厚仁以台灣選舉遭中國試圖干預的經驗,向正在調查外國干預昔日大選的加拿大「示警」:「我相信中國將故技重施。」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不滿中國擅改M503威逼台灣 加國會議員連署致函ICAO表抗議

中國民航局1月30日片面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路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現已有美國務院、美國會、法國外交部長塞儒內(Stéphane Séjourné)表示反對意見;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在地的加拿大眾議院國貿委員會主席史葛洛(Judy Sgro)也協同22位眾議員連署致函ICAO理事會主席,要求正視中國片面擅改M503等航路,破壞台海現狀,造成台海飛安威脅。

中國在2015年片面劃設M503、W121、W122、W123等航路,由於M503距離海峽中線僅有4.2浬(7.8公里),後經兩岸協商,W航路暫不實施,另M503向西平移6浬,僅開放南下飛航。

然而,中國1月30日片面宣布,M503航路由北向南飛航不再偏西飛航,以及啟用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甚至叫囂,不存在海峽中線,無需與台灣方面協商。

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隨即在31日代表政府致函ICAO理事會主席夏奇塔諾(Salvatore Sciacchitano),指中國民航局未依ICAO規定先與台灣協商,嚴重危害區域飛航安全及和平穩定;敦促ICAO向中國政府表達緊迫關切,解決此重大問題並提供及時支持。

史葛洛也協同22位眾議員連署致函夏奇塔諾,並副知ICAO秘書長薩拉薩爾(Juan Carlos Salazar)。信中要求夏奇塔諾正視中國片面改變M503南向航路,指此案已造成台海飛安威脅。

信中並指出,中方未事先與台灣諮商,違反ICAO相關規定,且無視兩岸於2015年就M503、W121、W122與W123等航路所達共識,破壞台海現狀。加國議員籲請夏奇塔諾儘速向中國政府表達前述疑慮,促請中方儘速與台灣啟動新航路協商,以確保飛航安全及保護乘客安全。

對於史葛洛協同友協成員及加國眾議員在短短幾天內就針對此案發起連署、致函ICAO,曾厚仁表示感謝。

曾厚仁表示,台灣非ICAO會員,過去也沒有前例,但ICAO處理的可能性很高,至少會在內部進行溝通。如今中國片面挑起事件,引發國際和ICAO關注,老實說對他們自己不好,不是什麼聰明之舉。

記者鄭信貞

五眼聯盟情報機構認證 中國駭客組織潛伏美基礎設施至少5年

中國駭客網攻猖獗。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五眼聯盟」的網路安全機構7日發表聯合聲明,直指中國支持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長期鎖定美國運輸、能源、通訊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至少已潛伏5年;並警告,一旦地緣政治局勢升溫或爆發衝突,中國恐進一步發動破壞性網攻,構成更大威脅。

聲明由美國國家安全局、網路監管機構「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聯邦調查局、運輸安全局,以及英、加、澳、紐等國的網路安全機構共同簽署。

內容指出,「伏特颱風」數年來多次鎖定美國本土與關島等地的通訊、能源、交通運輸及水資源系統,並透過資安漏洞發動攻擊、獲取使用者權限,足以在必要時癱瘓系統運作。

「伏特颱風」並未使用傳統網攻或網路情蒐手段,而是透過在系統網路中進行預先部署,透過伺服器、防火牆、虛擬私人網路中的漏洞潛入,以利後續必要時刻全面網攻,造成破壞性影響。「伏特颱風」至少已潛伏5年,意圖透過長期監控設施內部監控系統與水電設備,視需求調整攻擊程序或策略。

CISA高級官員高德斯坦(Eric Goldstein)表示,大多數受害者,都沒有合法的間諜價值。

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上週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駭客鎖定水廠、電網、運輸系統與汽油、天然氣管線等美國基礎設施,只待北京一聲令下,在美中爆發衝突時,對美國民眾和社會造成重大且實際的傷害。

加拿大網路安全中心(CCCS)直言,雖「伏特颱風」對加國基礎設施的威脅小於美國,但美加在地理等領域密切相關,一旦美國設施受攻擊,加拿大也難以倖免。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加拿大啟動中國介選調查 驅逐女間諜出境

中國大規模滲透加拿大,甚至多次介入加拿大選舉。加拿大法官自30日起展開為期5天公開聽證會,承諾揭開這些非常嚴重的指控真相。加拿大政府也公布,已於2023年8月28日對中國間諜張靜(Jing Zhang)下達驅逐令。

中國被控干預加拿大2019年、2021年大選,原視而不見的渥太華當局,在遭受舉國的巨大壓力後,宣布進行公開調查

為確定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多大程度上干預了加拿大最近兩次大選,以及聯邦政府內部如何因應相關情報,渥太華組建「調查外國干涉委員會」,由魁北克上訴法院法官法官霍格(Marie-Josee Hogue)擔任負責人。

加拿大公共安全、民主制度和內政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局長維尼奧特(David Vigneault)、通信安全機構(CSE)信號情報局副局長塔耶布(Alia Tayyeb)等人將出席聽證會,對相關指控進行解釋。

霍格表示,聽證會的工作是揭露真相,調查小組將盡可能徹底調查、分析和反思。她強調,外國干預民主機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2輪聽證會將在3月舉行,屆時將深入調查中俄等國干涉加拿大兩場大選,相關報告將於5月3日提交。

另根據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委員會(IRB)裁決書指出,張靜曾在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工作11年,協助組織向海外華人施壓。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指出,僑辦勢力滲透到加拿大華人社區,以鎮壓反對者,其中包括台灣人、維吾爾族人、法輪功會員、華裔加拿大公民;僑辦透過激勵、抑制和監視來管理海外華人社區的行為,這相當於間諜活動。

裁決書指出,張靜2008年至2019年受聘於揚州僑辦,先當公共關係主任,後擔任海外聯絡總監。她每年出國出差多達4次,與中國境內和海外僑民的目標群體接觸,為實現僑辦的目標工作。

出於安全原因,驅逐張靜的決定於去年8月28日下達,但最近才公開發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韓強化關係、美加反制中國滲透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大選,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台灣尋求與韓國強化關係。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加拿大驅逐滲透的中國女性。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報導,台灣如何打擊錯誤訊息並維護選舉公正。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能源恐對晶片製造業實現綠能目標構成風險。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CNBC》、《新聞週刊》(Newsweek)、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晨報》(Le Matin)報導,中國軍機、艦、氣球頻繁擾台。巴林《海灣每日新聞報》(Gulf Daily News)報導,中國批評美國軍艦通過台海。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紀思道評論,憂心台灣對中作戰能力。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報導,吐瓦魯選舉後台灣面臨失去另個太平洋盟友的風險。報導指出,現任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在26日的大選中未獲得議員席次,導致台灣失去重要的支持者。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國計畫主任基恩(Meg Keen)表示,選舉結果令台灣及澳洲感到失望。中國將提出很吸引人的提案,但這還遠未成定局。澳洲早已預期吐瓦魯與澳洲的安全協議將掀起反對聲浪。

下任總理的候選人包括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他投票前表示,需要重新審視與台灣的關係。過去支持台灣的前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也是潛在候選人。

吐瓦魯外交部前官員馬哲詩(Jess Marinaccio)表示,不認為台灣目前的處境較選前更為不利,議員們希望在週末之前組成內閣。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吐瓦魯親台總理在選舉中落敗。

韓國《世界日報》報導,美中競爭下,斷交32年的台灣向韓國祭出合作攻勢。報導指出,1992年8月,韓國與中國建交並與台灣斷交;1980年代韓國推展北方政策,台灣仍是韓國在經濟、貿易和民間交流方面的重要盟友。32年後的今天,世界再度關注台灣;台灣處於印太地區美中戰略競爭核心,並擁有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韓國應與「老朋友」台灣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即便斷交後,台灣仍是韓國的經濟夥伴。截至2023年,約有5000名韓國人在台灣居住,透過民間航空協議等方式,持續進行間接合作。然而受一中原則限制,台灣與韓國之間並無太多明顯的對外合作。

賴清德最近透過媒體採訪等方式,不斷向韓國發出半導體等供應鏈合作的訊息。慶熙大學國際研究院教授朱宰佑在1月28日的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對台韓半導體合作非常關注,在某些領域,從事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和記憶體領域實力雄厚的三星可以互補。「晶片四方聯盟」(Chip4)韓國、美國、日本、台灣之間的合作空間大於競爭。

未來台灣可能會提出更強烈的要求,如在安保和經濟領域逐漸增加國與國關係。韓國國立外交院教授表娜俐在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方面的立場,似乎是希望美國、日本和台灣之間達成安保協議或體系,或台灣作爲觀察員參與韓美日安保合作等。

台灣對韓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地區。據2023年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資料,通過台灣海峽或其附近的海上交通占韓國海上運輸量的33.27%。若該交通線路出現問題,單是主要資源及產品就造成每天4452億韓元的經濟損失。

問題在於韓國與中國的關係,韓國與台灣擴大實質合作並非易事。韓國若與台灣增加合作,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升高緊張。2023年上半年,尹錫悅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對,導致韓中關係冷卻。表娜俐指出,就台灣議題表明立場時,韓國必須向中國強調,現在是從印太合作等整個地區合作的角度出發,以避免該地區發生緊張和衝突。

美國《Fox News》專訪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及蘇利文,強調民主共和兩黨在台灣政策上取得共識。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銀行董事長透露,台灣有興趣在立陶宛設立銀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報導指出,2名西方安全官員及1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近幾個月發起行動,打擊中國的大規模駭客行動,成功破壞數千台連網設備。

近期發動行動的主要駭客組織為「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特別引發情報官員警覺,認為此係破壞西方海軍港口、網路服務供應商及公共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的更廣泛行動一環。此駭客行動範圍廣泛,促使白宮及科技業界展開系列會議,美國政府在過程中請這些企業協助追蹤駭客相關活動。

國家安全專家指出,這類駭客行動恐使中國有能力遠端破壞印太區域的重要設施,這些設施以某種形式支持美國軍事行動,或使其順利進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官員擔心這些駭客試圖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削弱美國的戰備能量。

《彭博》報導,美中高層官員討論下一輪拜習通話。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王毅向蘇利文叫囂,台灣為雙邊關係最大威脅。

加拿大《環球電視新聞台》(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當局以參與中國對外干預活動為由,下令驅逐一中國女子。

《路透》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外長表示,正與中國討論警務及安全合作。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布林肯會晤北約秘書長,並稱美國倘未持續援烏,烏戰事成果恐功虧一簣。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就是衝著中國來!加拿大展開外國干預調查

中國全面介入台灣選舉,引發國際關注。也受到中國嚴重滲透的加拿大,準備展開有關外國干預調查的聽證會;加拿大駐中國大使梅倩琳(Jennifer May)表示,屆時揭露的許多假訊息和間諜活動,可能使中國政府深感不安。

《加拿大廣播》(CBC)報導,梅倩琳表示,外國干預調查將於29日舉行首次初步公開聽證會,預計會歷時數月,將涉及假訊息、間諜活動等各種問題,其中許多問題可能會為中國帶來負面影響。她直言,這將會讓中國政府很不舒服,但相關調查是整理加拿大與中國關係的重要一步。

這項調查是針對中國在2019年、2021年加拿大聯邦大選中的干預指控所發起。加國自由黨政府原無視反對黨意見,最終不得不妥協,並在2023年9月宣布重新任命魁北克上訴法院法官Marie-Josee Hogue調查。

保守黨華裔聯邦眾議員莊文浩(Michael Chong)、新民主黨議員關慧貞(Jenny Kwan),被指為遭受干預目標,將在聽證會上成為證人。

梅倩琳表示,加方曾與中國官員進行數次艱難對話,中國矢口否認任何有關外國干預或間諜活動的指控;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努力保持彈性,並確保強大的民主制度準備好抵禦來自任何地方的威脅。

她認為,兩國仍有合作空間;例如加拿大的有毒藥物危機。加拿大已認定中國是製造芬太尼合成藥物的主要來源,芬太尼是加國絕大多數用藥過量死亡的原因。

記者鄭信貞

中國介選台灣太誇張!加媒示警加拿大 應汲取教訓

台灣2024大選受到中國全面位地介入、干預。加拿大《真相電子報》(The Bureau)發行人庫柏(Sam Cooper)撰文示警加國,應從中汲取教訓。

庫柏引述台灣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的看法指出,台灣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即注意到中共對台干預快速升高,利用認知作戰分裂台灣社會,從中得利。台灣立法院2019年底迅速通過「反滲透法」,明訂接受境外敵對勢力委託或資助從事公民投票相關活動者,最高面臨5年刑責。台灣同時發現,北京在台成立媒體公司,發布「假新聞」的武器,在選舉及國家安全事務上製造混亂。但台灣仍展現傑出民主韌性,順利完成公認自由公平的大選,部分歸功於政府部門有效打擊假訊息的「222原則」。

所謂「222原則」是:政府面對媒體虛假訊息,須在2小時內做出回應;回覆須控制在200個字內,且須包含2張圖片或圖表來解釋訊息錯誤原因。

庫柏指出,除了煽動諾魯與台灣斷交;未來數週,北京可能持續加大對台軍事威脅。

美國商務部前高階官員尼卡塔(Nazak Nikakhtar)表示,北京將持續加大對台灣社會及經濟的影響,中國肯定對民進黨勝利感到沮喪,也清楚它有能力利用分裂政府對台施壓,至少可以阻止民進黨走向獨立。

加拿大世界新聞自由委員會(WPFC)暨自由撰稿人西爾弗(Janet Silver)則撰稿詢問,加拿大準備好汲取民主和新聞自由的教訓了嗎?

西爾弗指出,台灣1月13日大選顯示,透過有針對性的應對和強化假消息教育,民主和新聞自由可以受到保護。她引述曾厚仁指出,台灣政府處理媒體假訊息,採取不犧牲新聞自由的方式,其中包括「222原則」在內。

西爾弗強調,絕不能將民主和新聞自由視為理所當然。台灣最近的選舉和台灣人民遭受的假消息攻擊,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

記者鄭信貞

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與加媒座談:台灣選舉面臨中國干預 | 國際 | 三立新

正能量 76%

24% 負能量

台灣大選結果備受國際關注,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16日邀加國媒體在駐處座談,說明台灣大選結果及重要意涵,並針對中國介入選舉手段日趨複雜細膩,及台灣因應假消息的具體作法,與加國媒體記者交換意見。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