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2 月 14th, 2023

世界看台灣》美國強化對台承諾、台灣國產疫苗上路 國際重視

《路透》報導,台灣在質疑中推出首批本土疫苗。另報導,美國力挺立陶宛反制中國壓力。

昨天(23)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因為阿富汗撤軍引發的棄台風暴中,重申並強化對台的承諾,持續引發各國關注。此外,台灣國產疫苗上路、台灣經濟表現出色,以及台灣善意回應美國的晶片增產要求,都獲國際重視。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在質疑中推出首批本土疫苗。報導指出,台灣在23日開始施打首批本土疫苗,蔡英文總統帶頭接種。這是台灣政府自給自足接種的計畫之一,因國際製藥公司的疫苗延遲出貨,已經對台灣和其他國家產生影響。蔡英文為展現對該疫苗的信心並證明其安全性,親自接種。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已經做過許多實驗,證明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非常少;且從科學和比較的角度證實有很好的抗體產生。

這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開發,政府已訂購500萬劑。但國民黨發起激烈反對行動,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提出訴願,已遭法院駁回。國民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何志勇聲稱,這是把台灣民眾的生命和健康當白老鼠。報導最後指出,台灣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未面臨加速接種疫苗的巨大壓力。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民主黨參議員盼台協助解決晶片短缺問題。《路透》做同樣報導,指出美國民主黨的密西根州參議員皮特斯(Gary Peters)、斯塔貝諾(Debbie Stabenow)、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18日聯名致函駐美代表蕭美琴,盼促進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經濟部答覆,車用晶片係由外國垂直整合製造廠商生產,台灣並非主要供應商;但相關晶片製造商皆全力配合各國客戶,正面回應相關需求,協助解決車用晶片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親自聯繫台灣晶片製造商,而這些製造商向她表示,他們在上半年已在積極解決,未來也將繼續努力。業界評估,供需應可於今年第四季達到平衡。

報導指出,晶片供應已染上強烈外交色彩,尤其是在中國日益增加對台軍事施壓之際。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武器供應國。經濟部表示,台灣會持續共同打造安全、可信任、具韌性之供應鏈,並深化經貿關係,為疫後經濟復甦奠定良好基礎。

《路透》另報導,台灣7月出口再度攀升,變種病毒可能成為未來隱憂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因阿富汗引發的美國強化對台承諾,持續引發各國關注。美國《福斯》(Fox News)、英國《衛報》(Guardian)、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拜登突破戰略模糊的超挺台發言,美國政府高層事後澄清,對台立場不變。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評論,美國會否甘冒與中國開戰風險保衛台灣?智利「Infogate」報導,美國重申對台立場,對台灣的承諾一如既往地堅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拜登表示日本與阿富汗有別,強調對日防衛義務。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感謝美國支持。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灣對中國的欺壓威嚇,形容為塔利班。法國《迴聲報》(Les Echos)、《十字架報》(La Croix)均報導,中國持續威嚇台灣。日本《每日新聞》訪問前駐中國大使宮本雄二,認為應對台灣問題慎重發言。韓國「文化放送電視」(MBCTV)報導,《環球時報》異想天開的恐嚇台灣文,獲北韓引用。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北京擬於台海填海造陸建機場,縮短戰機飛至台灣時間。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副總統賀錦麗東南亞行,將聚焦於共同抗中。報導指出,賀錦麗在20日啟程前往新加坡、越南,凸顯美國優先事項從反恐戰爭轉向遏制競爭的大國。此行料將聚焦於全球公衛、經濟夥伴關係及該區域的安全情勢。她將在新加坡發表演講,詳細闡述她對印太地區的願景,並為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在越南的東南亞地區辦事處揭幕。賀錦麗將與政府官員及商界領袖會面討論供應鏈問題。

馬尼拉德拉薩大學(De La Salle University)教授卡斯楚(Renato Cruz De Castro)說,東南亞是美中戰略競爭的主要領域之一。分析人士說,賀錦麗任務是修復前總統川普任內受到侵蝕的關係。但其實東南亞之所以逐漸疏遠華盛頓,可追溯到前總統歐巴馬未完成的「亞洲再平衡」政策。賀錦麗面臨的挑戰,不僅是要讓東南亞對口官員相信華盛頓是可靠的合作夥伴,也要讓他們知道,美國不只是將其視為大國競爭中的棋子。

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駐新加坡研究員康納利(Aaron Connelly)表示,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在騎牆觀望。短期內,這些國家都不會停止觀望並,但可以說服它們在個別問題上以有利於美國的方式做出選擇。

對抗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仍然是美國的首要任務。「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國防戰略與規劃計畫研究員西本斯(James Siebens)說,透過拒止來威嚇,這就是真正的意義所在:確保中國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可以在不引起注意或不必面臨回應的情況下開發爭議領土。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拜登提名前國務次卿伯恩斯(Nicholas Burns)任駐中大使,並提名前芝加哥市長伊曼紐(Rahm Emanuel)為駐日大使。《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探討,美國該如何應對中國改變南海現狀。

《路透》報導,美國力挺立陶宛反制中國壓力。報導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1日與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談話;立陶宛指出,兩人同意採取「雙邊協調行動」,協助立陶宛抵抗中國因其與台灣發展關係而施加的壓力。立陶宛外交部22日就上述通話內容發布聲明,布林肯和藍斯柏吉斯同意,中國對立陶宛單方面的專斷行動和政治壓力,完全無法接受。美國國務院另外發表的聲明指出,布林肯強調,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行為,美國和北約及歐盟夥伴立陶宛堅定團結在一起。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